整個事情當中,艾倫威爾遜捫心自問,其實唯一可能暴露的地方就在於米哈伊洛維奇身上,畢竟以艾倫威爾遜比較平庸的頭腦也想不出來萬無一失的辦法了。
不過對於米哈伊洛維奇這個人,他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信心。對方好歹是上過時代周刊的人物,雖然當年的周刊封麵是斯大林。米哈伊洛維奇純粹是,美國人挑選符合自己立場的人,才把米哈伊洛維奇拿出來充數。
而且曆史上在米哈伊洛維奇死後,南斯拉夫祖國軍一直和鐵托作戰到一九五七年。可以是一個信仰堅定的武裝力量,隻是恰好碰到了更加強大的對手。
在祖國軍有這麼強大威信的米哈伊洛維奇,艾倫威爾遜沒有理由懷疑對方的堅定意誌。
除了整個南斯拉夫祖國軍的領導人,艾倫威爾遜覺得,應該不會有人能把事情和自己聯係起來,就算是軍情六局也不可能。
這就相當於玩遊戲上來就給一個全景地圖,艾倫威爾遜對誰可能注意到自己一目了然。他開的還是名為劍橋五傑的地圖,在報告上有意的避免,不管是白廳還是克裏姆林宮,都應該不會懷疑到他的身上。
總之這一次的策劃,談不上十全十美,卻也有十拿九穩的感覺。離開邊境的艾倫威爾遜走之前,還專門大張旗鼓的找來了德科維奇,表示自己要回到柏林,“如果未來英國和南斯拉夫有交流,我一定會盡力申請去南斯拉夫一趟,希望到時候我們還能見麵。”
才剛剛和祖國軍領導人米哈伊洛維奇告別的艾倫威爾遜,此時和鐵托的代表話也一樣情真意切,希望南斯拉夫不要忘記,英國在反對德國戰爭當中的支持,如果有什麼好事,希望能夠照顧到英國的經濟利益。
“艾倫先生這麼快就要回到柏林了?其實柏林閱兵式是不是有些倉促?”德科維奇有些好奇的道,:“不是四國聯合閱兵?就算英國不考慮蘇聯,也可以詢問美國和法國的意見。”
“一個鄉巴佬,一個舉手投降的國家,有什麼可等的。”艾倫威爾遜撇嘴道,“我不否認美國人的實力,但是某些事情上,英國遠遠比美國人可信。”
德科維奇現在可以不同意,但等到邊境的難民跑到美占區,南斯拉夫人不信也不行。
對艾倫威爾遜來,曆史出現了一點的變化,英國肯定沒有在六月份舉行過閱兵式。他還需要回到柏林,才能通過觀察把握住曆史脈絡。
路過維也納的時候,好像進行勝利大轉進的艾倫威爾遜,又前往愛波斯坦宮,領著美英法在維也納的外交官,拜訪了蘇聯代表彼得羅夫。
艾倫威爾遜在愛波斯坦宮大肆自吹自擂,解決了在奧地利邊境的難民問題,“沒人比我更懂難民,我在英屬印度的時候,隨時隨地都能見到衣不蔽體的印度人,對於類似的糧食短缺,有著自己的解決辦法,比如……”
把比如孟加拉大饑荒的話從嘴邊收回來,艾倫威爾遜從專業角度上分析了,戰後重建的工作,“我們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集合,現在的歐洲,世界文明的中心和平一定會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