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幾個國家因為還有別的威脅,對彼此之間的齷齪還能容忍,一旦戰爭結束,新一輪的對抗就會馬上到來,無非就是什麼時候正式開始。
在鐵幕演說之前,美國和蘇聯就已經互相看不順眼了,隻是沒有擺在台麵上。
從個人角度艾倫威爾遜希望蘇聯一切順利占領北海道,這樣美蘇兩國會多一個角力點,緩解歐洲這邊的壓力。
這也許是艾倫威爾遜和福爾采娃以盟友身份不多的慶祝,碰杯之後,艾倫威爾遜便提出了新首相的三個問題,蘇聯必須解除對奧地利的全境占領,年底之前英美法三國軍隊會進駐奧地利,英國和蘇聯必須馬上在伊朗裁軍減少駐軍規模。
第三點就是達達尼爾海峽的問題,其中英國最關注的是伊朗的問題,二戰期間,蘇聯和英國按照協議分別進入伊朗北部和南部,而這正是雙方的傳統勢力範圍。
二戰期間,蘇聯就已經在伊朗東北部進行了石油勘探工作,這些油田在伊朗西北部同蘇聯的阿塞拜疆相連接,在伊朗的東北部同蘇聯的土庫曼斯坦相連接,但要獲得開采權必須和伊朗官方達成協議。
“按照之前的協議,我們兩國要在年底之前撤出伊朗。現在就應該考慮撤軍的事情。”艾倫威爾遜還是主動說出了英國的條件。
“如果我們不願意呢?”福爾采娃喝了一口酒之後,白皙的臉上有些泛紅,但沒有被酒精把腦子搞迷糊。
“這會讓艾德禮首相對蘇聯的意圖產生疑慮。”艾倫威爾遜意味深長的開口,“不用請示什麼,我就可以猜測接下來的事情發展,大英帝國會連同巴列維王朝,邀請美軍進駐伊朗,共同對蘇聯施壓。最終的結果可能有三個,連同美國三國同時撤離,伊朗變成中立國家。第二三國在伊朗爆發衝突,第三對置一段時間消耗大家的精力,最後還是同時撤離。不管是上述三個結果出現哪個,最終的受益者都是美國。”
“看來你們很願意把自己的利益送給美國人。”福爾采娃咯咯直笑道,“英國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大方了?”
“血濃於水,理智上我們當然不願意便宜美國,但是要是非要在美國和蘇聯之間選擇一個,閉著眼睛也要選擇美國。”艾倫威爾遜冷著臉憤恨道,“維持現狀的話,還有英國和蘇聯的利益,如果出現了我所說的情況,蘇聯和英國什麼都得不到。”
“白白撤軍?艾倫先生可能是在開玩笑,請問拿什麼做補償?”福爾采娃沉默了片刻開始反擊,是英國主動求上門的,肯定有交換條件。
艾倫威爾遜張了張嘴,非常想說沒有,可最終開口道,“關於達達尼爾海峽的通行權問題,如果蘇聯公開保證履行之前的協議,從伊朗撤軍。達達尼爾海峽的通行權,大英帝國願意幫助蘇聯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