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蘇聯能夠如此好說話,相信各國對蘇聯的疑慮會減少許多。”艾倫威爾遜滿意的回答道,哪怕他知道這隻是一廂情願,冷戰是早晚的事情。
溝通成功,艾倫威爾遜沒有停留,而是馬上就離開了酒店,他並不是很閑。
根據外交部內部消息,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要求外交部準備一份,關於殖民地價值的評估報告,連暫時在外交部工作的艾倫威爾遜,也要寫一份。
況且他本來就應該寫,艾倫威爾遜心中還是自認為,比本土的這些公務員了解殖民地。
而且艾倫威爾遜猜測,這其實是在評估各大殖民地的價值,要做出取舍,看看保留哪裏。
那麼他當然也不能例外,這對於迫切需要進步的艾倫威爾遜,是一個展現真才實學的機會,好歹他是牛津大學東方學院的高材生,掌握了包括漢語的外國語言,妥妥的殖民地專業人才。
英屬印度是外交部上下,連同外交大臣都十分了解的最重要殖民地。隻需要說明大概情況就可以了。
如果目前大英帝國不可避免的麵臨著收縮的話,非洲殖民地本地反抗力量不值一提。可以放在最後再說。美洲那邊英國已經沒有多少利益了。
現在除了英屬印度之外,剩下的殖民地集中在兩處,中東和東南亞。其中東南亞因為剛剛傳來的好消息,也就是克拉地峽的歸屬塵埃落定,看起來問題不大。
艾倫威爾遜的報告,主要是提及中東方麵,如果打開一九四五年的中東地圖。會發現英國比美國的存在感還要高。當然這是不可持續的,中東方向英國肯定也會收縮。
英國在中東選擇保留的地方,一個是約旦,一戰後英國承認阿卜杜拉為外約旦的統治者,阿卜杜拉則承認英國的委任統治權。
外約旦成為英國委任統治下的一個半獨立的埃米爾國。英國完全控製了外約旦的政治和經濟。外約旦的阿拉伯軍團由英國人指揮,王室的費用由英國政府資助,外交事務由英國總督掌管。
另外一個英國選擇的中東基地就是阿曼,英國和阿曼的國家關係甚至一直持續到了二十一世紀,甚至阿曼最終統一成立也是在英國的支持下,六十年代,“馬斯喀特蘇丹國”蘇丹泰穆爾在英國支持下最終統一阿曼全境。
作為前世界霸主,英國目前在中東還是有著龐大的利益的,最重要的是,科威特現在就存在英國的軍事基地,當然同樣,伊拉克也存在。
艾倫威爾遜的報告當中,隨大流的表示石油資源對大英帝國極為重要。如果未來伊朗發生變故的話,最好將軍事力量收縮在科威特、阿曼一線。
隻要英軍占住科威特,伊拉克短時間內絕對不會輕舉妄動,因為科威特幾乎卡主了伊拉克的出海口。報告當中沒有提及阿聯酋,因為目前的阿聯酋並不存在,當地人還認為那是阿曼的一部分。
報告當中,艾倫威爾遜同樣表達了對埃及的擔心,從人口上埃及是目前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國家,蘇伊士運河還在埃及境內。
一旦埃及出現對英國的敵意,對目前在恢複階段的大英帝國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為了防患於未然,可以和法國進行溝通共同應對這件事,應對方案不僅僅限於軍事。
“埃及人口不少,但是土地極為貧瘠。全國人口都集中在尼羅河兩岸。為了遏製埃及的發展潛力,一旦埃及出現獨立傾向,必須迫使埃及放棄英埃共管蘇丹的條約。”內閣秘書長辦公室內,愛德華·布裏奇斯一隻手端著報告,另外一隻手端著咖啡。
一八二零年,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裏入侵並征服了蘇丹北部。蘇丹打從上古的法老統治期間便與埃及在許多方麵有相當大的關係,也曾經多次被埃及統治。
由於穆罕默德·阿裏將蘇丹視為一個相當有價值的新領地。在他本人及繼承者統治期間,埃及與蘇丹成為一個單一政治實體,其後所有王朝的統治者都致力於維護這個尼羅河穀的聯合。此政策在阿裏的孫子伊斯梅爾帕夏在位期間,更被進一步強化。
後來英國入侵埃及,和埃及簽訂了英埃共管蘇丹條約,條約當中,埃及隻是名義上的管理者。但隻要英埃共管蘇丹條約還在,埃及就有理由自古以來。
“尼羅河的安危對埃及而言是滅頂之災,隻要控製住上遊的蘇丹和友善的埃塞俄比亞。就能在水源上讓埃及不要輕舉妄動。”喜歡大英公務員請大家收藏:大英公務員燃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