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維護大英帝國在亞洲傳統影響力的話,艾倫威爾遜則表示,倫敦希望澳大利亞能夠主動出擊,倫敦也樂於見到澳大利亞表現出來的領導力。
孟席斯表示自己的政府也有此意,現在有英國的幫忙,就更加心裏有底了。
他心裏知道英國和美國的利益並非完全一致,但是國家安全是最大的國家利益,英國葡萄牙荷蘭想要保住自己的殖民地,本身對澳大利亞的保護。
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當然要選擇跟著英國走,而不是看似更加前景美好的美國。
“很多領域當中,我和奇夫利都觀點相反,但是有一點我們有著共同的認識。”孟席斯十分真誠的開口道,“那就是我們都認為,澳大利亞和英國的傳統關係是無價的,澳大利亞不管是自由黨還是工黨,都非常尊重這種關係。這不會因為政府更迭初出現變化,自由黨甚至比工黨更加珍惜這種關係。”
“傳統關係也會有新的發展,就如同堪培拉一樣,一定會越來越好。”艾倫威爾遜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做例子。
當前的堪培拉其實和澳大利亞傳統的墨爾本和悉尼兩大城市相比,還是比較遜色的。目前孟席斯正在著重推進的,就是堪培拉的建設。
這個年代相當一部分澳大利亞人,認為自己是英國人,這種情況也包括加拿大和新西蘭。實際上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有一些權力還在倫敦。
立憲權和修憲權都在倫敦,艾倫威爾遜記得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拿回這兩項權力的時候,正好是撒切爾夫人執政的時期。
讓艾倫威爾遜評價這些保守黨的首相,工黨的所謂重大罪行也就是發福利,但保守黨上台一樣接著發,但保守黨的曆屆政府幹的事,工黨可沒有幹出來。
工黨長期被保守黨這些美諜說成是蘇聯間諜,但保守黨內閣不說每一任都能做出來對英國造成重創的大簍子,但也幾乎兩屆保守黨政府就能出一次讓英國國本動搖的大事。
艾倫威爾遜甚至認為,撒切爾夫人執政時期,對英聯邦存在的漠視,不顧一切套現的行為,才是伊麗莎白女王對她反感的原因。
撒切爾夫人眼中,英聯邦隻不過是一個效率低下、耗費錢財、一盤散沙的組織,這個組織僅僅體現了一種可笑的帝國情結,撒切爾夫人從來不會因為英聯邦的看法而改變英國的政策,必要的時候,她也不惜和整個英聯邦對著幹。
“倫敦的黨派,有的時候隻會顧忌自己的利益,畢竟澳大利亞人是沒有投票權的。”艾倫威爾遜有感而發,“其實白廳並不喜歡這種作風,可我們不是執政的黨派,就算是不喜歡也隻能執行。”
“哦,艾倫,你的未婚妻曾經多次為二戰表達過歉意了。”孟席斯聽出來了艾倫威爾遜的弦外之音,開口道,“那確實是一段不愉快的經曆,我們都希望他不要再重現了。”
“我相信艾德禮首相,不會和丘吉爾先生一樣。”艾倫威爾遜矜持的回答道。
工黨占優勢,英國可能會緩慢的衰落,但要是自認維護英國的保守黨執政,艾倫威爾遜就得防著大英帝國表演花式自由落體運動了。
當前他就在一點一點的努力,讓英國從自由落體運動的軌道上脫離。
捫心自問,現在各大英屬殖民地的專員,有一個像是他這樣,幾乎都處在工作狀態中的麼?根本沒有,艾倫威爾遜自己都認為,如果白廳有一個典範需要樹立,除了自己之外根本沒有第二個人選。
在和澳大利亞總理孟席斯進行愉快的商談之後,艾倫威爾遜便向倫敦發電,表示維護鞏固英國在亞洲影響力的想法,得到了澳大利亞的熱烈響應。相信實行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電報中,艾倫威爾遜還報告了,澳大利亞希望設立一個在英屬馬來亞的公署,這個專員公署倫敦是否同意。
很快艾倫威爾遜就接到了回電,詢問他這個英屬馬來亞專員的意見,為此艾倫威爾遜表示專員公署可以設立在新加坡或者檳城,當地都屬於原來的海峽殖民地。
關於對亞洲進行經濟和發展的扶持,艾倫威爾遜接到的指示是,最好和帝國特惠製重合。
艾倫威爾遜秒懂,便開始和澳大利亞方麵進行商議,通過經濟增長的方式來幫助東南亞實現政治穩定,從而維護了印度洋以及太平洋周邊的地區安全。
澳大利亞本土地廣人稀,不缺乏資金和技術,但是資源開發有限。但東南亞的人口可不少,市場潛力巨大。澳大利亞通過對於東南亞的援助,在打開當地市場的同時,通過利用當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推動本國的能源開采與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