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就算是英屬馬來亞也有一千萬人口,澳大利亞人口也才剛過九百萬。更何況可以通過英屬馬來亞的重要咽喉位置,輻射周邊。
對於澳大利亞某些問題,艾倫威爾遜也進行了解答,比如澳大利亞認為,像是印尼這種具有敵意的國家,如何能夠占領市場。
“蘇聯的計劃經濟尚且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更何況印尼還不到那個程度。從市場規律來看,物美價廉的產品遠不是關稅就能解決的問題。”艾倫威爾遜對著澳大利亞的人想都不想道,“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隻會帶來猖獗的走私業。”
“印尼是一個島國,防備走私的成本本來就巨大,我看不出來有什麼好的辦法。”
印尼還是澳大利亞人最關注的問題,因為涉及到國家安全。艾倫威爾遜當然是主動表示對這個問題的關切,一直在進行嚐試推翻蘇加諾政權的努力。隻不過目前時機還不成熟。
曆史上美國主導的那一次行動,可以說是大獲成功,艾倫威爾遜願意替美國分憂,不過對大英帝國的利益而言,失敗就是成功。
當然這種想法,單純的澳大利亞人沒有必要知道,美國幹掉了印尼共的行動雖然成功,但沒有改變澳大利亞的處境。隻不過是換了另外一個麵孔出現,畢竟爪哇島上億人口對比澳大利亞這麼大的麵積和稀少人口豐富的資源,不會因為蘇加諾倒台就不存在。
最後雙方約定,在各自政府批準和審核之後,到時候正式在吉隆坡簽署協定。
澳大利亞答應會很快出口鐵礦石給歐洲和英屬馬來亞,這兩個地方將不在出口禁令當中。這就標誌著英屬馬來亞的鋼鐵產業,將會迎來一個利好。
畢竟有世界礦山的支持,對艾倫威爾遜規劃的鋼鐵產業是一個巨大的推進。英屬馬來亞沒有大量的鐵礦,總不能從英國本土把百分之三十品質的鐵礦石運過來吧?
“光是這一點,就比日本有十年的優勢。”艾倫威爾遜掐著腰感歎著,這就是所謂的老牌帝國主義的底蘊,雖然不能完全代替錢的作用,但確實是可以少花錢的。
日本什麼都缺,自然也缺鐵礦,但澳大利亞有。日本隻能從紡織產業慢慢攢錢,有了一定的資金,才介入鋼鐵產業,這個過程沒有捷徑。
但是英屬馬來亞因為英國和澳大利亞的關係,就可以省略這一步,得到澳大利亞的支持發展鋼鐵產業,這是不能比的。
澳大利亞甚至願意投資一千萬英鎊,用來幫助英屬馬來亞的鋼鐵產業發展。這一點艾倫威爾遜也做出了保證,願意就此和未婚妻溝通。
達成目的的艾倫威爾遜直接飛回吉隆坡,為外交大臣抵達吉隆坡做準備。而倫敦則在同時聯絡亞洲的前殖民地,共同為之努力。
這邊英國忙活自己事情的同時,躊躇滿誌的麥天皇,在美國第七艦隊和英國太平洋艦隊的保證下,開始了他謀劃中的兩棲登陸。
美國第十軍的先頭部隊在月尾島北部的綠灘登岸,登陸部隊包括第五陸戰團第三營及第一坦克營的九輛M26潘興戰車,其中一輛裝有火焰噴射器及另外兩輛裝有推土機片,登陸部隊使用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及製造的坦克登陸艦進行登陸,全島在日出前被占領。
守在釜山的第八軍司令沃克聽到消息,也同時率軍殺出,對釜山防禦圈之外的敵人反攻。
正在準備吉隆坡會議的艾倫威爾遜,在第二天就知道了仁川登陸成功的消息,畢竟麥天皇是一個十分高調的人,吹噓實力比他本人的實力還要強大無數倍。
而且和曆史上不同,這一次英國還表達對美國戰鬥力的懷疑,美國人自然不能放過這一次兩棲登陸戰大獲全勝的事實,證明我大美利堅天下無敵,給英國佬看看,什麼才叫領導世界。
這一次的朝鮮戰爭如果比較海空軍的話,英國還比曆史上處理更大。但堅決不出動地麵部隊,還是讓美國人記住了。
“現在就算是英國人想要分享勝利榮光,我們也不需要了。”紐約時報的報道,頗有種昨日你瞧對我愛答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的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