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製度(1 / 2)

“不出意外的話,一旦城建開始,這一波可以讓殖民地的收入大大增加。”馬來亞行政公署,一眾官員濟濟一堂,討論這一次的城建如何推進。

西馬專員愛麗莎和包括埃弗雷德在內四大城市的專員全部到齊,互相交流經驗。

“主要吸納華人成為城市人口,以高標準的現代生活將華人納入其中,至於如何讓馬來人的滿意?主要側重在,華人進入城市可以減少在土地上和馬來人進行競爭。”艾倫威爾遜把玩著一支鋼筆,衝著愛麗莎使了一個眼色,意思是讓她去辦這件事。

“其實根據我們的普遍調查,華人確實比馬來人積累財富快得多。”理查德點頭讚成道,“而且從人口分布來看,華人於抱團的趨勢,居住地也十分集中,包括吉隆坡在內,檳城、馬六甲和新加坡,這三個原屬海峽殖民地的地方,華人比例度很高。”

“這麼說就是基礎不錯,節省了我們一些精力。”艾倫威爾遜沉思片刻,“我可不想拿出來次品,讓華人把錢掏出來不是不行,但是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

“我們幾個商量了一下,專員。”埃弗雷德和幾個地區專員交換了眼神,然後開口道,“我們認為,城建還是要以英倫風為主,反正規劃和設計的人都是從倫敦來的。剩下的問題是,地鐵建設不應該著急,盈利可能小的可憐。”

“好,就聽你們的。”艾倫威爾遜直接認可,他從倫敦回來之後也詳細調查過地鐵設施。

然後發現倫敦地鐵竟然是賠錢的,這個事實激發了他腦子裏的記憶。

後世全世界唯一不賠錢的地鐵在香江。剩下的地鐵設施不管是在倫敦、巴黎還是柏林,都需要國家的財政補貼,至於某個基建狂魔也不例外,全國各大城市運行的地鐵,有一個算一個都在虧損當中。

這套在馬來亞殖民地上,光是公眾開支就會大大增加,可能也隻有新加坡的地鐵能少賠點,其他都要殖民政府往裏補貼。得知了這個事實,艾倫威爾遜眼中的地鐵就成了麵子工程。

反正殖民地也不存在人口壓力,他就再也不提什麼地鐵的事,四個地區專員這一次否定了地鐵建設,他直接就同意了。

“行政局那邊要開始著手完善殖民地的居民身份和戶籍製度,主要分為兩套證件,以家庭為單位的戶口本和麵向個人的身份證,後者從十六歲開始辦理,遮掩有助於我們的管理。特別要注意一點,要區分民族,在身份證明上加上民族一欄,區分華人和馬來人,這是大概樣式。”

艾倫威爾遜拿出來了和後世身份證差不多的格式的紙,強調道,“帕梅拉已經聯絡了本土的化工企業,將會提供製作身份證的樣本。”

幾個殖民政府的官員,接過樣式互相傳閱,都很滿意的點頭,“專員,真是好辦法。”

英國原來當然也有類似的戶籍製度,在圈地運動當中發展而來,不過工業革命之後已經名存實亡了,什麼戶口本、身份證之類的東西,至少英國人是見不到了。

“其他文明也有讓我們學習的地方。”艾倫威爾遜對於自己又無恥抄襲了東亞特色,並不感到尷尬,眾所周知我大英在殖民地管理上,從來都是入鄉隨俗的,充分吸取其他文明的經驗,這樣才能長遠,乃至超出。

艾倫威爾遜是有參照物的,新中國除了對土地再分配以外,還進行了嚴格的戶籍製度,每戶農民隻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而不能遷移到外地,否則要被遣送回原戶籍地,其目的也是為了防止土地再次被兼並。

他現在算是走在了前麵,因為中國還在醞釀當中,沒有正式實行。但之前的曆朝曆代也同樣存在戶籍製度,他就說英雄所見略同也可以。

“華人有這樣的傳統,接受起來應該不成問題,馬來人就有些困難了。”

眾人討論了一番,覺得戶籍身份製度對殖民政府是好事,可以更容易掌控治下的動向。推行難點在於馬來人上麵。

“和本年度的移民管理條令共同頒發,以周邊窮國經常偷渡馬來亞殖民地為借口。嚴格管理出入境的條款,頒布法令從今往後馬來亞殖民地將男性偷渡者全部遣返。”

艾倫威爾遜邊想邊道,“去和各大報紙的編輯商量,給我從一盤大棋的角度上分析,角度包括但不限於,外來偷渡者搶奪本地人的工作崗位,從男性角度,可以分析殖民政府是為了保證本地的男女比例平衡,考慮到男人們的幸福網開一麵,隻遣返男性偷渡者,這不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