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2 / 2)

“在這一輪的城建完成之後,吸收殖民地人口建立作戰部隊,已經成了必然選擇。我更願意在我的任內做成這件事,這是很重要的事,我不想把事情推給繼任者。”

艾倫威爾遜一臉的憂國憂民,“再者說,尼泊爾人用起來也不方便。有了華人和馬來亞為主的部隊,通過殖民政府負擔軍方費用,也更加說得過去了。”

有備而來的艾倫威爾遜,嘴巴不停一下就說出了眾多理由,負擔軍事責任是曾經英屬印度的責任,如果馬來亞不能做到,就談不上代替英屬印度。

當然時代不同了,當年英國需要的是海量的消耗品,那是為了維護英國的世界霸權。

現在世界霸權都丟了,馬來亞殖民地的軍事責任,是保護英國的既得利益。所以不用像是當初的英印軍團,建立幾十萬的常備軍隨時待命,馬來亞殖民地也沒這個人力。

“馬來人和華人各自建立一個師,兩個師總數為兩萬八千到三萬人規模。大概就可以緩解我們很大的防衛壓力了。可以使用二戰遺留的裝備。”艾倫威爾遜說出自己的想法。

“難道是不難。”斯康斯中將聽完之後,倒是鬆了一口氣,這個高級專員還是很克製的。正在盤算加上駐馬英軍的規模,應該算恰到好處。

就聽到艾倫威爾遜繼續道,“將軍,我說的是要建立裝甲師,並不是附屬的警察部隊。”

“你說什麼?”斯康斯中將大吃一驚,“艾倫,我不懂,你應該很明白這意味什麼。”

“當然明白,大英帝國在突發事件來臨時候依仗的重要力量。”艾倫威爾遜絲毫不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侃侃而談道,“我有我的道理,傾力培養對馬來亞的好處巨大,而隱患則可以清除。”

“你要知道一旦這樣的部隊反叛,會造成多大的破壞力。”斯康斯中將一臉的凝重,提醒艾倫威爾遜事情的嚴重性。

“馬來亞殖民地是沿海殖民地,馬來半島主要城市都在戰列艦的射程之內。陸軍是否強大其實並不能說明什麼。海空力量在我們手中,不會出現變故。”

“而且恰恰相反,經過戰後到現在的殖民地反抗運動,我們應該認識到。遊擊戰才是讓我們警惕的作戰方式。所以附屬的警察部隊,平時進行低強度的軍事任務,一旦反叛反而會加大殖民地的風險。經受過嚴格作戰訓練的裝甲部隊,就隔絕了附屬警察部隊的那些習氣。”

艾倫威爾遜反而認為,用華人組成裝甲師和以馬來人組成海軍陸戰師,危險性更小。

這是經過曆史參照,以道光時期的清軍作為例子,英軍擊敗清軍是毋庸置疑的。

同樣英軍在同時期進攻阿富汗則全軍覆沒。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同在道光年間,清軍平定張格爾之亂,把壓住已經衰落阿富汗一頭的浩罕汗國,弄得如臨大敵。

英軍在阿富汗全軍覆沒,和清軍震懾比阿富汗強的浩罕汗國是同一時期。前後不過差了幾年時間,然後英軍對清軍的戰績是大勝。

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仔細分析了,英軍進攻阿富汗的時候,阿富汗正在內亂,浩罕汗國正在強勢的尾巴,比阿富汗要強大不少。

這樣可以認為。清軍在英軍的作戰舒適區,而中亞那些和平教國家,也在清軍的作戰舒適區,但是阿富汗的和平教徒不在英軍的作戰舒適區。

套在當前的時代,那就是遊擊戰並不是駐馬英軍的舒適的作戰方式。

印尼對馬來亞的滲透,是英軍和荷蘭軍隊將近十萬的駐軍,才保證了印尼的滲透沒有效果。

這都已經比原本曆史駐馬英軍的戰績高出一個檔次了,原本的曆史四萬駐馬英軍,長期被千把人的印尼空降遊擊隊耍的團團轉。

建立殖民地的裝甲作戰部隊,就算是反叛,英軍反而更加容易應對,英國軍隊又不是沒碰過裝甲戰,比坦克也是駐馬英軍多,旁邊還有戰列艦看著呢。

遠東聯合作戰司令部,斯康斯中將一直聽著白廳教育出來的專員長篇大論,最終認為這一套作戰舒適區的比喻有道理,“正規攻堅戰確實比神出鬼沒的遊擊戰好對付。”

“將軍認可這一點,我總算是沒有白來。”嗓子快冒煙的艾倫威爾遜也沒客氣,直接在司令辦公室接了一杯水,讓幹澀的口腔降降溫,“這是法國留下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