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戰後到達(2 / 2)

美國白宮,肯尼迪也在詢問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印度真的像是英國人說的那樣,已經處在的崩盤的前夕?”

“尊敬的總統,可能是這樣的。”杜勒斯稱呼肯尼迪的稱呼,從那一篇羅斯福在世的報道之後,就出現了細微的變化,可惜肯尼迪沒有聽出來。

“那我們確實是應該阻止, 隻不過這件事也麻煩。”肯尼迪說到這話鋒一轉,“就像是現在英國這麼做的, 不也是出工不出力麼。”

肯尼迪指的是皇家海軍出動的示威,皇家海軍能登陸作戰麼?不能!英國此舉就和美國在古巴導彈危機動用海軍的作用一樣,擺出來大動幹戈的樣子,但實際上是在拖時間。

美國才剛剛結束了古巴導彈危機,自然是一眼就看出來老父親和自己的目的一致。

關鍵是肯尼迪還不能揭穿英國,古巴導彈危機還沒被遺忘呢,要是換一個場合,他並不介意揶揄一下英國人,可是現在不行。如果揭穿了英國的舉動,那之前美國海軍的調動也可能會被揭穿。

經過一番思考,肯尼迪還是把這個示威場合讓給英國,印度是英國的前殖民地。英國有理由表態,美國則沒有這個理由,美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很好,和印度的關係並不好。

美國給老父親裝逼的機會有兩個理由:首先,正在加勒比海附近開展古巴導彈危機的博弈,美軍上下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和蘇聯之間的軍事衝突一觸即發,這讓將精力集中於西半球的美國,無暇東顧亞洲方向的形勢。

同時,在印巴分治後,巴基斯坦成為了美國重要的戰略盟友,因此考慮到巴基斯坦的外交立場,美國便不敢輕易給予印度大規模的軍事援助。

於是肯尼迪最終采取外交上的聲援,對英國用皇家海軍來裝逼的動作采取了默認。

事情的發展到了這一步,世界舞台的榮光可能必須要分給英國一點了。

是一點麼?古巴導彈危機明明是在英國的推動下走向了緩和,蘇聯人都是這麼說的。

肯尼迪竟然想要推翻這個在明顯不過的事實?簡直是豈有此理。

不過艾倫威爾遜此刻沒有和逆子一般見識,在國防部一頓翻箱倒櫃,艾倫威爾遜在蒙巴頓元帥的關懷下,找到了九個旅的二戰存貨,這麼大的裝備自然是不可能經過空運的,要製定一個周詳的計劃,從英國本土出發,經過地中海、蘇伊士運河、最終運往印度。

雖然裝備還沒到,但是這不耽誤先宣布,很快英國外交部就宣布將要對印度援助足以武裝九個旅的先進裝備,至於多麼先進暫時還是機密。

當然這一項聲明也不是全部都支持,英國現在對印度的態度比較有分歧。

從之前泰晤士報的報道就能看出來,一方麵英國希望展現一下宗主國的愛護,另外一個方麵也毫不掩飾看到前殖民地倒黴的幸災樂禍。

這種態度的形成非常複雜,但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外交部宣布馬上援助印度之後,英國輿論又是一變,一方麵肯定了英國援助的正當性,另外一個方麵則認為印度人不管拿到什麼裝備,都不能改變已經戰敗的命運。

英國堅定站在印度一邊的聲明雖然堪稱擲地有聲,但經過了外交部和國防部的討論,大概兩個月之後,印度人才會見到還沒裝船起運的援助。

“相信全世界都看到了大英帝國不容置疑的態度。”麵對一群記者的包圍中,艾倫威爾遜一副極盡升華的狀態道。

“艾倫爵士,不知道有人認為,戰爭的起源是麥克馬洪線,你怎麼看。”

“哦,非常尖銳的問題。確實是有這麼一條線,但這條線是隨手一劃。是否具有效力,還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麵對這個問題,艾倫威爾遜直接推卸責任,那條線又不是他劃的,他確實劃過一條線,果阿的威爾遜線。

衝出了記者的包圍,艾倫威爾遜即刻返回了白廳,在諾曼·布魯克的麵前才恢複了平時的淡然,“艾倫,你覺得什麼時候采取實質性的支援合適?”

“戰爭結束之後!”艾倫威爾遜想都不想的回答道,“我們可以抽調一個連的部隊,搭乘戰略運輸機降落在新德裏,一旦停戰了,就讓他們扛著米字旗,打著援助的名義降落在新德裏機場。”

https://_114229/48529467.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_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