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布的政局出現了變化,剛果共和國爆發“八月革命”,亦稱“光榮的三日”,尤盧政權被推翻,馬桑巴·代巴出任臨時政府總理,同年底當選為總統,宣布剛果共和國“走社會主義道路”。
剛果政府從外國木材公司手中接管了原木收購壟斷權,並對外國企業及其管理的森林租界地實行國有化。此外還建立了紡織廠、魚類加工廠和小型造船廠等工業部門,使民族經濟得到了發展。
在農業方麵,剛果政府提出“農業為基礎,工業為動力”的方針,采取各種措施,組織勞力墾荒造田。在進行土地改革和限製民族顯貴勢力的基礎上,各省、縣、區都建立了自己的農場,並掀起了大生產運動。
消息從布魯塞爾傳來,艾倫威爾遜正在和首相艾登討論,關於歐共體會不會實行歐共體國家石油儲備的一體化方針。
“剛果布,是那個法國的殖民地吧。”艾登記得這些國家,一起被法國人釋放出來的殖民地之一,“法國人是要幹涉麼,為什麼詢問我們的看法。”
“不管什麼原因,那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和蘇聯的關係又曖昧不清,如果我們摻和進去,過兩年法國在出賣我們?而且說實話,法屬非洲的國家局勢都不穩定,可能是法國人故意的。”艾倫威爾遜談及了法屬非洲頻頻政變的事實,“我們還是不要聽法國人怎麼說,如果法國人要動手的話,以法國人自己的能力完全沒問題。”
對於組建英法聯軍的任何企圖,都會在英美特殊關係代言人這裏遭到可恥的挫敗,連兩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剛果金都丟了,還在乎一個剛果布麼?
“以現在英國海外駐軍的分布,對非洲殖民地遲早要寬容一些,自從也門獨立之後,尼雷爾也通過當地高級專員,表示想要啟動獨立日程。當地高級專員正在和尼雷爾溝通,主要問題還有南羅德西亞饑荒問題,導致出現在的武裝衝突。我們這邊的局勢也很複雜,沒法幫助法國人。”
艾倫威爾遜的意思很明白,英屬非洲也不是完全沒事,現在哪有空為法屬非洲擦屁股,還要幹涉一個已經獨立的國家。法國人不是沒這個能力,和英國商量明顯是要拉墊背的。
艾登也同意這個觀點,應該是法國在歐共體會議上給英國找事做,想要分散英國的注意力,說不定真的就是一種試探。
畢竟英美的關係和英法的關係,一直引起戴高樂政府的懷疑,法國人總覺得英國對歐洲不忠誠。
這種懷疑當然是有道理的,看看最近關心的事情,哪裏都有,就是和歐洲沒什麼關係。
圍繞著克什米爾的爭奪戰還在繼續,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查木布的周圍爆發了激烈的坦克大戰,巴基斯坦陸軍先頭部隊迅速抵達查木布地區,印軍因為寡不敵眾不斷後退。
但是為了抵擋巴基斯坦坦克的迅猛攻勢,印軍出動了轟炸機進行狂轟濫炸,致使巴基斯坦大量步兵傷亡和坦克損壞。雙方一時間在查木布展開了消耗戰,雙方都傷亡較大。
查木布的天空也不平靜,六十年代美國飛機設計師和空軍決策者認為:導彈決定一切,“起飛-搜索-鎖定-發射導彈-脫離”將成為空戰基本模式。巴基斯坦空軍就美製“佩刀”式戰鬥機配備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係統和“響尾蛇”空對空導彈。
巴基斯坦在空軍的技術優勢下,乘勝追擊,強渡德維河,在德瑞提要塞和印軍展開生死搏鬥,最終印軍沒有空軍的支援,敗下陣來,巴軍趁勢占領德瑞提。
克什米爾戰局不利,導致夏斯特裏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經過了一晚的討論之後,在印度各黨派的支持下,夏斯特裏決定擴大戰爭,戰場也不限於克什米爾,一定要用印度體量大的優勢,將戰場擴散到巴基斯坦腹地,才能改變當前的被動局麵。
印度重新開辟了南線戰場,派遣了一個軍部隊進攻,引起了卡拉奇的震動,一旦巴基斯坦南線出現問題,整個巴基斯坦全國都會陷入戰火當中。
在印巴兩國打出真火的時候,蘇聯駐英國大使帶著莫斯科的誠意上門了。
“維克托大使,還是在斯哥德爾摩比較好。瑞士算什麼中立國?它周圍都是北約國家。瑞典才是真正的中立國。”聽著蘇聯駐倫敦大使的調停建議,艾倫威爾遜給予了正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