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長,你回來了,首相正在等你。”艾倫威爾遜剛剛現身,首相首席私人秘書在布雷斯特就出現,“首相也比較關心,這一次的情報交流。美國人肯定說了一些對越戰的看法。”
“我馬上去!”頂著熊貓眼,艾倫威爾遜不敢耽擱,直接就去了唐寧街十號,見麵之後艾登也不可避免的關心了一下內閣秘書長的身體狀況,他發現好像每次秘書長出國,回來之後都好像身體被掏空一樣。
艾倫威爾遜自然是解釋舟車勞頓,水土不服,以及工作繁忙,把五角大樓和中央情報局的行程說了一遍。絕對和載人航天事業無關。
被問及美國要怎麼打越戰,以及他給出了什麼建議的時候,艾倫威爾遜張了張嘴,十分為難的苦笑道,“問題就在於,我直到現在也不明白美國為何而戰,不管是中央情報局還是五角大樓,他們的設想非常的瞻前顧後。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我能夠感受到,那種彷徨無措。”
“這樣?”雖然艾登早就打定主意,不理會越南戰爭,可聽到這種描述還是覺得心裏一緊,“說出你的感覺。”
“這種感覺的具體就是,美國人似乎對陸軍強國心有畏懼。”艾倫威爾遜想了半天,對照著腦海中美國曆次戰爭的過程,說出自己的看法。
我大英雖然在幾十年後被躺平任嘲,但在爭奪世界霸權的時候,幹的是西班牙、法國、帝俄、德國、遠東還幹了我大清。還打了美國兩次。
我大英陸軍也是狠角色,隻不過是海軍更強。
再看看美國,相對實力上麵對最強的敵國並且取勝的是日本。日本根本不是陸軍強國,在歐洲大概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水平。取得二戰勝利之後,如果美軍登陸日本正麵粉碎了日本的抵抗,說不定會有助於美國建立在陸地上的信心。
可事實是,二戰才結束沒幾年,美國在最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就在朝鮮戰爭挨了當頭一棒,陸軍的自信心沒有建立起來。說實話哪怕是美國趁機幹了一次印度,對陸軍的信心建立都會好得多,製定戰略的時候就不會考慮陸軍打不贏的問題,在南越打了十幾年的防守反擊。
每次碰到事情,美國想的就是出賣仆從國,在這一點上美國都不如日本,日本還真敢打全麵戰爭和帝俄、蘇聯打一場呢。
這種對本國陸軍沒信心的表現,在後世也坑過美國,小布什的中東路線圖在美國最獨孤求敗的時候拿出來,伊朗東邊的阿富汗和西邊的伊拉克都已經拿下,隻要幹掉伊朗,世界能源中心就不存在刺頭。
結果拖這麼多年,美國也沒有動手,最後都在阿富汗撤軍了,中東路線圖失敗。這個戰略的失敗引起的後果,堪比丘吉爾兩艘軍艦覆滅帝俄。
“艾倫,是不是說的有些誇張了?”艾登聽了最後直咧嘴,追問道,“你在五角大樓也是這麼說的。”
“元帥告訴我,不要在盟國那裏揭短。我在五角大樓說的都是美軍必勝。可實際上?”艾倫威爾遜有些難以啟齒的道,“戰略上不過北緯十七度線,近二十萬美軍待在南越等著北越進攻,這不就是不相信陸軍戰鬥力的戰略麼?我感覺莫斯科看到美軍遲遲沒有出擊的想法,遲早會明白過來,這個戰略根本就打不贏。”
整個越南戰爭,哪怕是幾十年後,也沒人能明白美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戰略,隻能明白越南戰爭真實發生過,美國花了幾千億。
把自己的想法說完,艾倫威爾遜還沒忘記這是蒙巴頓的看法,並且在私人角度希望首相艾登不要說出去。他並不是在把責任推卸到嶽父大人身上,蒙巴頓確實透露過,美國這種近乎於縮頭烏龜的布置,根本打不贏。
問題就來了,連一個英國海軍的元帥都能看出來打不贏,美國為什麼會把戰爭這麼打?難道剛開始五角大樓就是奔著撈錢去的?
“真是一個悲觀的看法,你要是在五角大樓這麼說,可能會毀掉元帥和美國軍界的良好關係。”艾登不由得苦笑一聲。
“所以我們在輿論上還是要支持美國的,把美國那極為被動的戰略,塑造成沒有野心,隻是保護南越自由權益的正麵形象,順便祈禱美國一定要打贏,不然戰敗了,塑造的形象多正麵,戰爭期間的罪行也會被揭發出來。”
這是肯定的,艾倫威爾遜回來之前,李梅曾經說過五角大樓和陶氏化工在談,他要是沒有記錯的話,陶氏化工有兩個知名度很高的事件,一個是在越南戰爭製造橙劑,另外一個是印度博帕爾事件,前者製造了製造了上百萬人體畸形,後者一夜之間讓博帕爾沒了幾十萬勞動力,化學武器恐怖如斯,怪不得叫窮國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