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中,他一直“緩稱王”,隻打“大宋”的旗幟,用“龍鳳”的年號,讓劉福通、韓林兒做自己的擋箭牌。待韓林兒兵敗前來投奔,他覺得這個傀儡已無利用價值,就害死了韓林兒,自己先稱吳王,再登位做了大明皇帝。朱元璋一直把抗元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卻在後方蠶食友軍,耐心等待元廷主力和各路友軍實力的耗盡。時機成熟,他才下手,不僅摘了許多“大桃子”,而且坐得“民族英雄”的美名。
打江山靠投機也罷, 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多次在文告中說“予本布衣”。在封建社會裏,“布衣”指的是無官無爵的老百姓、勞動人民。既然是窮人出身,對百姓總應該好點,其實不然。不要說對老百姓,看看他對共同打江山的弟兄,對自己的三親六戚,對為他辦事的文武百官又是如何對待的?史書上明文記載:百官每日早朝,必與家人訣別,朝罷無事歸來,相慶又活一日。
朱元璋嗜殺成性,殺人是他每天的必修功課。至於殺人多少,則視他的心情變化而定。要想他不殺人是不可能的。被殺的對象是哪些人?首先是共同打江山的功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曆代有之。但是殺功臣之徹底,朱元璋堪稱古今第一。除了少數幾個人僥幸病死外,可謂一網打盡,寸草不留。而且株連甚廣,胡惟庸、藍玉兩案,前後株連四萬餘人,明初的功臣宿將,包括親朋故舊,一時俱盡。至於那些儒生,本來就看不順眼,說錯了一句話,殺!寫錯了一個字,殺!至於罪名,那就不必多說了,既然皇帝要殺你,當然是你犯了該殺之罪,何必再問!
在史書上,禦用文人對於任何“太祖高皇帝”都是一片歌頌之聲,但民間對於朱元璋並無好感!他老家流行鳳陽花鼓。鼓詞曰: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牛馬,小戶人家賣兒郎。我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
當然,除了唐太宗明太祖,世人最崇拜的偉人,應該是軒轅黃帝。可是,黃帝也不能保全德行,挑起涿鹿大戰,流血百裏。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這些人其實都是權迷,被利欲扭歪了性情,不過他們成功了,便成了大家崇拜的偉人!如果失敗呢?
皇帝不是英雄,那大臣呢?也未必是。世俗最尊敬的賢士,應該是伯夷、叔齊。可兄弟倆互相謙讓王位,竟然都選擇了逃離,結果曝屍首陽山,何苦呢?鮑焦,隻是為了不踩不義之國的土地,硬爬到樹上住,結果餓成僵屍;申徒狄,進諫未果就抱石投河,喂了魚鱉;介子推,好一個忠仆,割了自己的大腿肉救了晉文公,結果僅僅因為晉文公沒有及時知恩投報,便鑽進山林讓火燒死了。尾生,約女友大橋下幽會, 女友失約,洪水來了,還不上岸逃命,竟然抱著橋柱溺死。這六個人,看似重名節輕生死,實則愚不可及!有什麼用嗎?”
世人所稱道的忠臣,莫過於比幹和伍子胥了。伍子胥被拋屍江中,比幹被破腹剖心,這兩個人,最終被天下人譏笑。
再說奸臣。王莽,曆來被認為是簒漢奸賊虛偽狡詐,托古改製禍國殃民!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先說簒漢。孫悟空曾經說過:皇帝輪留做,明年到我家!【當然這是吳承恩先生托他的口講的,孫悟空並不存在】王莽該不該篡漢,今天看來並沒有什麼對錯!當年漢高祖劉邦不過是一個混跡市井的無賴,看到秦始皇出巡的儀仗,就發出“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慨,並帶兵平秦滅楚取了天下。後周世宗柴榮對趙匡胤恩重如山,柴榮死後趙匡胤欺負他孤兒寡母,皇袍加身做了皇帝。
劉邦、趙匡胤能做皇帝,王莽為什麼不能做呢?按文化按個人道德修養,王莽並不比他們差,這一點應該無可厚非!
其次說王莽虛偽。王莽未發跡時,他孝順母親,照顧寡居的嫂子,撫養年幼的侄子。在堂兄弟們依仗權勢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的時候,他能夠做到克己自律潔身自好,況且十幾年如一日。他那時並不知道將來會被朝庭重用。如果說他虛偽,他虛偽給誰看呢?
後來王莽進入權力中心,甚至於獨掌朝政,他並沒有象後世的董卓,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候,依舊象以前一樣謙恭有禮。
他把自己的土地,財產分發給平民,甚至他自己的俸祿都用於救濟災民。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官員紛紛仿效,就連太皇太後也自減封邑,用以救助災民!在那樣一個貪官汙吏枉法成風的社會,王莽不僅自己保持清廉,夫人的穿戴也與仆人一樣。
古語雲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過這隻是儒家的一句口號,能夠做到的微乎其微!不過王莽做到了!他的兒子殺死了一名奴婢,王莽立即逼他自殺扺命!這樣的事情,翻開曆朝曆代的史書,也隻有王莽能夠做到!己不正何以正人?兒子殺人不用扺命,別人殺人又如何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