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曌三弊(2 / 2)

不會講冷笑話的政治家不是一個好宰相;大曌並不忌諱對時政的分析解讀,但是雖然人不忌諱,你自己說的什麼話還是要自己注意的,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記上了。

“神景七年,通政使司方鏡儒先生,上書三沉弊治。同年方先生升任內閣主事正式開始了神景新政。”夏夫子在台上神采奕奕的講話,接著說道:“六皇子,請問這‘三沉弊治’是以為何?”

夏夫子當庭考究,自然難不倒李傳地,他回答道:“所謂三沉。第一是,沉兵。我大曌各司兵馬,屯積近兩百於萬,各邊餉銀達550萬兩,修邊、賑濟等所需又900餘萬兩,隻這兩項合計約1450萬餘兩。嚴重加劇朝廷負擔,因此提出‘精兵武備’此一弊治,意為精裝兵馬武備,以少量精銳士兵取代大多數戰鬥能力低下的武裝屯兵。”

“其二,為沉官。朝廷官政體係龐大,行政效率低,針對這一問題,朝廷提出了‘抑僥幸、精貢舉、清吏治’等。意為弊除隻講資曆年限,不間政績,導致官吏因循苟且,無所作的現象。”

“第三沉,沉費。大曌一直以來農商,田賦、商貿、賦稅繁雜。個地方與州縣、朝廷不協調統一,多有亂收、不收、多收、強收等等現象。對此提出了以朝廷統一指令為主的一係列措施。”

李傳地精簡的說出了夏夫子提出的問題,夏夫子滿意的點點頭,他說道:“陛下聖明獨照,方閣老目光如炬。我大曌黎民萬萬,天下弊興關係著江山社稷鞏固。眾皇子一定要知行易行切不可怠慢。”

眾皇子忙回答‘知道了老師’這樣的話,夏夫子再次滿意的點點頭,接著說道:“好,剛剛六皇子說了三弊政。老夫受陛下所托,考究諸皇子。大家可以好好的說一說自己對此三弊政的看法和見解,陛下口諭,眾皇子可暢所欲言。那麼誰先來說一說呢?”

夏夫子突然說出皇帝考究的話,眾人都是一驚。大皇子李仁壢坐直了身子。

老四李代垵聽到父皇的考究也嚇一跳,老二老五也不再當作等閑,老七、三公主、小八一家也都打起了精神,九公主李伶聖也緊了緊手心,唯獨李健城還在走神。

心裏有戲的皇子們都不將此視作等閑,眾所周知神景新政,是失敗了的。

但是這個失敗是實施上的,並不是說三弊端就是不存在的問題,問題的存在性是客觀實在的。

如今皇帝還拿此作為考題,明顯是心有不甘,或者說會不會是想有個後繼有人呢?但是這個話題並不好說,自古以來改革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神景新政也是複雜多變,胡亂開口既有可能讓皇帝厭惡也有可能得罪朝中大臣。

神景帝並不是一個好理解好相與的皇帝,他雄才大略敢弊舊迎新。他勵精圖治,能納言聽諫;但也變化無常難以揣測,神景帝與方鏡儒的決裂就是叫朝野內外大跌眼鏡的事實。

一方麵他自己心有不甘,又一方麵他在攻擊當年合作新政的大臣,這就耐人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