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妾隨黃泉(1 / 2)

李逸入太後行宮,拜見太後求取懿旨,何太後早對董卓恨之入骨,聞聽李逸求旨會盟討賊,當即便允準,傳陳琳做討賊檄文懿旨,太後加蓋了隨身鳳印交付李逸。

待懿旨作成,交付給李逸,何太後沉思片刻後抬鳳目望著李逸道:“辮兒被董賊所害,而今縱天下諸侯不承認陳留王為君,也已成事實,縱哀家不願麵對,也與事無更。然大漢江山由先帝子嗣為繼,哀家無話可說,隻是惡賊董卓殺我皇兒,哀家恨不能生噙其肉,而今陳留王為帝,恐日後不能相容,哀家.....”。

李逸望著那張豔麗嬌媚的麵孔上,和那雙勾魂攝魄的鳳目中流露出的落寞與孤寂,內心不由生出一絲憐惜之意,竟脫口道:“太後放心,但凡李逸有一口氣在,必護太後周全,萬不使你有失!”

太後何蓮聞言身軀猛然一怔,怔怔的看著李逸半響,才輕歎一聲,柔聲道:“多謝將軍顧全之意,哀家..本宮....”。

“太後不必如此!”方才話語出口,李逸也暗自怔了一怔,又見太後如此不知所言,才暗自喟歎一聲接口道:“護衛太後萬全,乃臣之本分,李逸必早晚剿滅董卓,以報少帝與太後提攜知遇之恩”。

又頓了一頓,李逸轉身開口道:“如今諸侯會盟討伐董卓,雖名為大漢朝廷除奸,實則各懷鬼胎,天下亂象已顯,還望太後莫要執著於昔日尊榮,當放開心結好好生活,畢竟人窮其一生,也不過是僅有自己方能支配自己如何生活。”言畢也不待太後搭話,便轉身去了。

太後聞聽李逸之言,不覺又是一怔,待李逸去了,才輕聲自語道:“自己支配自己如何生活?嗬嗬....本宮這一生,何嚐能自己支配?本出身屠戶,當年父親為求顯貴,不惜重金賄賂內監,不顧本宮如何心思便將我送入那看似輝煌的宮中,偏遇到的又是先帝那般隻知魚色淫亂,疑心又重的一個昏聵之人。哎....如今.....相比zhixiaw這段時日倒是過的最為平淡放鬆...”。

“放鬆?明明是如履薄冰,如喪家之犬寄人籬下,哀家因何反覺心中踏實,輕鬆許多?莫非是......莫非是因方才這年輕人......。”

李逸邁出禁苑,並不知美婦太後心中做何想法,李逸暗自苦笑一聲,輕輕搖了搖頭,便甩開步子往自己居所行去。

數日後,得軍師司馬荀攸傳令,張遼高順等將皆把軍務暫交副將署理,齊聚許昌將軍府中。李逸端坐主帥案後,一眾文武分座兩側。李逸道:“近日得探馬來報,渤海太守袁紹,南陽太守袁術,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兗州牧劉岱,廣陵太守張超,陳留太守張藐,北海太守孔融等,皆已布告四方,起兵響應曹孟德討董檄文!另有長沙太守孫堅,北平太守公孫瓚,東郡太守喬瑁等也各自整軍,前往會盟。眼下我軍是時候有所行動了。”

“請主公發令!”

“好!陳琳,速將太後討賊詔書傳檄天下各鎮!”

“諾!”

“公達,你來宣讀眾將調令!無論出征留守,諸公皆需小心應對,萬不可大意!”

“諾!”諸人齊聲聽令後,荀攸便邁步而出,展開手中帛書,掃視眾人一眼開始下令:“著張遼駐守潁川,於禁駐守軒轅關,以備宛城等處董卓軍馬;著高順往汝南汝陰紮營,劉辟往沛地駐守,龔都往陳地駐守,,何儀駐守梁地;張頜往汝南安城駐軍;各部皆各統領五千軍馬。以備兗州,荊州,揚州等各處可來犯之敵。”

“諾!”張遼等齊聲應諾。

“以荀彧為豫州別駕,沮授為治中,田豐為祭酒,陳琳領主簿,逢紀為兵曹從事,審配為功曹從事,荀攸為軍師司馬。鍾繇為薄曹從事”。

“尊主公令”眾人起身齊聲領命。

李逸環顧眾人一眼,開口道:“即日起,文若先生即刻傳檄天下,懸掛招賢榜,征募天下有識之士,量才錄用。元誥主持招募新兵兩萬發往伯平將軍處整訓成軍。並通告各郡,縣屬官,各郡擴充郡兵五千,各縣須征募縣兵兩千滿員,並配備軍器齊全,加緊訓練。”

“諾”

“元常,以州薄曹屬衙行文各郡縣,著令擴大墾荒屯田,招募流民,凡落戶之流民,由官府出資建造房舍分撥居住;每戶撥良田十畝,開墾之荒地三年內不納糧,三年後取三十稅一。著令各郡縣守備軍士開墾軍屯。各郡縣征調民夫修造水利,加固河堤,修造蓄水水庫,疏通水道,且要做到旱澇保收”。

“諾!”鍾繇領命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