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笑著迎上去,親自將其扶起,道:“太師一路辛苦了,可惜孤沒能及時得到消息,行程有些倉促,望太師不要介懷。”

聞仲大笑道:“陛下能親自出門迎接臣,臣已經感激不盡了,怎會有介懷之心?陛下,微臣離開後朝廷一切可還安好?”

紂王與聞仲並肩回城裏,不過礙於君臣禮儀,聞仲腳程稍慢,落了紂王半個肩膀。紂王故作不知,開玩笑道:“太師不在,孤倍感寂寞啊。”

聞仲聽言哈哈大笑,安頓好軍士,正是早朝時間,便隨文武百官一同進九間殿上朝。

早朝繼續,有聞太師坐鎮,百官如同被打了一劑定心針,黃飛虎再次出列啟奏赦免姬昌之事。

聞太師,名聞仲,師從截教通天教主門下四大弟子之一的金靈聖母,道行高深,擅長行軍大戰,手握兵權,常年征戰沙場,為殷商平定叛亂,對江山社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且太師奉先帝之命,從小輔助紂王幫其登上皇位,亦是紂王的老師,紂王一般不輕易反駁他的話;再者太師手持打王金鞭,雖是臣,卻擁有下打奸臣上打昏君的權利,紂王亦不敢與之作對。

紂王冷眼看著黃飛虎,暗忖,黃飛虎多次暗中去薑裏看望姬昌,如今為了姬昌卻是連孤的臉色都不會看了,更仗著孤不敢得罪聞太師再次直諫,叫孤不想赦免姬昌也得赦免,當真是可惡!

太師聞仲回朝歌路上聽說過西伯侯被紂王囚困之事,特地拐道去薑裏探望了姬昌,與對方交談了半晌後心中隻有佩服,賢明如姬昌是百姓之福,被囚七載亦無怨言是陛下之幸。思及此,聞仲出列上奏,巧言道:“陛下,姬昌之可赦不可赦,臣不敢主張,但姬昌忠孝之心,致羈薑裏,毫無怨言,若陛下憐憫,赦歸本國,是姬昌以死而知生,無國而有國,其感恩戴德陛下再生之恩,豈有自時。此去必效犬馬之勞,以不負生平報德酬恩。臣量姬昌以不死之年忠心於陛下也。”

紂王雖有意為難姬昌,卻也不能拂了聞太師的麵子,且太師亦給了他台階下,讓他不至於太難看。紂王神色稍霽,道:“聞太師所言極善,孤便赦姬昌歸國,給他一個效忠朝廷的機會。”

文武百官俱叩首謝恩:“陛下英明。”

紂王拂袖而去。

朝散,聞仲見朝堂上有一麵生者,心下疑惑,仔細打量,發現對方竟也是道中之人,適時亞相比幹為其解惑道:“據聞申公豹是闡教教徒,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輔佐陛下,於是陛下將其封為國師。”

“闡教?”聞仲雙眼微眯。

聞仲身為截教教徒,自然深知截教與闡教之間的淵源,前不久從師尊那得到消息,闡教元始天尊執掌封神令,兩教派欲以凡間為戰場鬥法。通天教主有先見之明很早便讓教眾融入帝王權利紛爭中,而闡教不日前才有行動,隻是令聞仲不解的是,申公豹乃闡教教徒,為何跑來朝歌,還受封為國師?

聞仲冷哼一聲,暗道,不管對方有何目的,敢在他眼皮底下惹是生非,定要叫他有來無回!

申公豹渾身打了個冷戰,想起聞仲渾身的戾氣,不禁暗中叫苦,隻要還待在朝歌一天,便要在老虎眼皮子底下謀食,真是令人心驚膽戰!算了,他還是收起那些在陛下麵前的小心思吧,反正如今聞仲回來了,以聞仲那眼裏容不下沙子的人,若西伯侯真有反叛之心,第一個就要向陛下請旨攻打西岐,他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思及此,申公豹眼前一亮,心想,不能在朝歌耍心思,但是可以給西岐添亂啊!

若是聞仲知曉申公豹此時的心思,定要懷疑申公豹到底是站在哪邊的,西岐亂了對闡教沒有任何好處,他身為闡教教徒卻如此坑闡教真的大丈夫?!

……由此可見,申公豹本質就是喜歡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隻要保證自己利益,必要時候管他是不是自己人,看到別人倒黴自己就開心了。

姬昌在薑裏接到赦書,而後望北謝恩,隨出薑裏。父老牽羊擔酒,簇擁道旁,跪伏泣道:“侯爺今日龍逢雲彩,鳳落梧桐,虎上高山,鶴棲鬆柏;七載蒙君侯教訓撫育,長幼皆知忠孝,婦女皆知貞潔,化行俗美,大小居民,不拘男婦,無不感激君侯洪恩。今一別尊顏,再不能得沾雨露。”

姬昌眼含淚花,哽咽道:“吾羈囚七載,毫無尺寸美意與爾眾民,又勞酒禮,吾心不安。隻願爾等不負我常教之方,自然百事無虧,得享朝廷太平之福矣。”

黎民百姓越覺悲傷,遠送十裏,灑淚而別。

朝歌皇宮,將士上報姬昌臨走之言,紂王聞言大怒,連夜宣聞太師入宮覲見。

聞仲察覺紂王怒氣衝冠,不解問道:“何事讓陛下憤怒至此?”

紂王雖心中憤意難平,卻也不想將怒氣發泄到老師身上,不禁深吸一口氣,扶額,疲坐於座前,道:“老師有所不知,孤曾七載前夢見西岐反商,時常坐立不安,恰逢首相大人辭官告老還鄉,便欲試探那西伯侯一番,誰知姬昌百般推遲,言語間斥責孤壞了朝綱,甚至暗諷孤容不下賢才。孤自問心無愧,德濟天下,尊賢愛才,就算有不對,亦不該受那‘壞朝綱妒賢才’之大罪,一時心中不平,便將其囚困薑裏。他若是老實安分地待在薑裏,孤亦不會如此難容他。方才線人來報,姬昌離開時,薑裏百姓跪伏拜別,說甚麼‘龍逢雲彩,鳳落梧桐,虎上高山,鶴棲鬆柏’,你瞧瞧,這說的什麼話!如此居心叵測之言,他居然也受得心安理得?你猜那姬昌又說了什麼,‘隻願爾等不負我常教之方,自然百事無虧,得享朝廷太平之福矣。’。孤勤政而治天下,姬昌走一遭,那功勞竟全是他的了!如此賢明,孤如何要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