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收獲(1 / 2)

三個月後,王思柳的書房,李舉人看著這兩月的賬本樂得合不攏嘴,對王思柳說道:“沒想到,真是沒想到,短短兩個月,就接了這麼多訂單,想當初大家心都懸著,還擔心這期刊辦不了多長時間就得停工,這下大家可算是安心了,思柳還是你有辦法,為師佩服!”

王思柳笑了笑,謙虛地說道:“這都是幾位先生的功勞,若不是先生們肯為我執筆編纂,就憑我那點本事隻怕編出來也沒人看,說起這些訂單也是我運氣好,正好趕上濟表哥來看我,他平時好玩,朋友多,門路廣,有他幫著吆喝,他那些朋友自然肯捧場。”

王思柳這話倒沒有說錯,楊濟這次至少占了一半的功勞。雖然‘錢塘雜記’的質量不錯,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可訂閱量始終不高,六個地方每月加起來不足一百份,刨去各種開銷,不但沒有盈餘,還要搭進去十幾兩銀子,再加上前幾個月免費推廣,這花出去的錢可就多了,不賺錢也就算了還要賠錢,這讓王思柳很是頭疼,不禁開始琢磨搞點什麼促銷方案,提升一下銷量,就在這時候楊濟過來了,王思柳眼珠子一轉,立刻計上心頭。

正如王思柳說的,楊濟書讀得不多可是朋友卻是極多,而且大都和他處境差不多,不是家中的長子,不需要頂門立戶、支應門庭,喜好玩樂,出手闊綽。王思柳就是看中這一點,於是弄出了一個金字塔銷售網絡,讓他們自己發展下線,凡是湊夠十個訂單的額外贈送一份,楊濟作為金字塔頂尖第一人,王思柳又多送他一份,而多出來的這些期刊,任由他們自己處置,或送或賣全憑自主,售價多少自己決定,除此之外,逢年過節單獨贈送加刊外加各種小禮物,這樣優厚的條件讓不少人都心動了,至少楊濟的眼中就冒了光,王思柳都能從那光裏看見一吊吊的銅錢飛進飛出。

有了楊濟和他那一幫至交好友鼓動吆喝,訂閱量自然不用再發愁,光這個月就有八百份,累計已經突破了兩千,別看數目不大,可是這期刊的定價著實不菲,已經相當於貧苦人家一個月的開銷了,因此這利潤相當誘人,而王思柳那白花花的銀子打了水漂的肉疼感覺也再沒有出現了。

生意好了,原來的人手自然不夠用,王思柳不得不又雇傭了一大批夥計,雖然要求多了些,可她開的報酬豐厚,又有‘錢塘雜記’這塊金字招牌,因此前來見工的人摩肩接踵,比市集還熱鬧。每當有人通過考試被雇傭下來,準能聽到興奮的歡呼聲以及別人豔羨的議論聲,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是對王思柳本人以及她所做的這項事業最好的評價,而王家大院所有的家丁仆從都是一副與有榮焉的模樣,你們人人稱讚的‘錢塘雜記’正是出自我家主人之手,若不是王思柳提前吩咐過不許暴露她的身份,隻怕每個人都會把這句話掛在口頭上,每天嚷嚷幾遍,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才好。

相比下人們興高采烈地舉止神情,王思柳倒是顯得很穩重,確切的說她更像是心事重重。按照她定下的規矩,泥鰍和螃蟹這些打探消息的夥計每日將收集的消息報告給管事,管事分類彙總後,每三天傳回平湖一次,在平湖王家大院有專門接應的夥計登記整理,然後交給負責編纂的先生選擇,之後定版刻錄,印刷上市。不管每期期刊選了多少條消息,所有傳回來的這些資料最終都會呈放在王思柳的書房裏,她每次都要詳細讀過之後才會讓人整理歸檔,幾個月下來,王思柳讀到的信息越多,她心裏越壓抑。

想當初在杭州楊府時,她覺得那是一座牢籠,裏麵的人為了獲得世人豔羨的體麵和榮耀,交出了自由,也交出了夢想,活著隻是為了活著,她不想與那些人為伍,她是為了掙脫這道枷鎖才來到平湖的,可如今她自己畫地為牢,變成了自己當初不屑的那種人,王思柳心裏有些沮喪。

雖然在一年前她就已經覺醒,不再虛度光陰,不再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可是直到接觸了這些外麵的信息之後,王思柳才切身感覺到自己的眼界多麼狹窄,外麵的世界多麼精彩,她的心又不安分了,她心裏一直有個聲音:或許,我該出去走走,我的世界不應該隻有這麼大,我的人生還有更多的可能,現在,誰能阻攔我?誰又會阻攔我?

期刊的創辦走向正軌之後,王思柳就將手中的事交給了李舉人和府中管事,自己隻是偶爾到印刷的車間看一看進度和成品。這一日她又過來巡視,發現顧桐也在這裏,便上前去打聲招呼。王思柳是知道顧桐家中情況的,他的兩個弟弟都在隔壁村的染坊做學徒,每日辛苦勞作可主家隻管兩頓飯食,幾乎沒有工錢,於是王思柳就把他兩個弟弟招進府中學習刻版印刷,雖然仍舊辛苦,可好歹能掙些零花錢,另外有李舉人幫著照看,能教他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對兩個還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大有好處。

“顧桐,你怎麼一個人在這裏?顧鬆和顧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