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叛亂(1 / 2)

賀文睿一路盤算著怎麼給柳旭求情,可發覺似乎沒什麼管用的辦法,急得在禦書房外麵直撓頭,小柳幾次衝撞皇上弄得皇上下不來台,皇上是鐵了心的要給她個教訓,這時候誰去求情都沒用啊,除非……

就在他在門口來回徘徊之際,一名管事太監突然神色慌張地闖進了禦書房,向皇上稟道:“啟稟皇上,清平郡主體力不支,暈過去了。”

皇上正同顧桐爭執,突然聽到這個消息,兩人都有些失神,一時間房間裏陷入沉寂,隨後顧桐先反應過來,向皇上哀求道:“皇上人命關天,先叫太醫給小柳診脈吧,您就是心裏再氣她,也不能見死不救啊。”

皇上本在氣頭上,此時也發不出火來了,沉著臉對管事太監說道:“傳太醫,等她醒了送回府中閉門思過,沒有朕的口諭不許出府。”

如此,這樣一件引得京城內外議論紛紛的婚嫁事件趁著茫茫夜色突然畫上了句號,之後大家仿佛心照不宣一般再也沒有人提起。

兩天後,皇上正在禦書房處理奏折,兵部尚書腳步匆匆闖了進來,來不及行禮便對皇上稟道:“皇上大事不好了,寧王反了,糾集了二十萬叛軍一路北上,現已攻下十餘處城池,正朝著京城而來。”

尚書大人說完將手裏的戰報呈遞給皇上,皇上隻粗略看了一遍,神色大變,連忙命人宣召內閣大臣及兵部相關人員商議軍情。

雖然得到的信息還不全麵,不過大人們憑借多年為官的經驗已經預判出了寧王叛軍手中掌控的兵力、物資以及接下來的行軍路線,雖然叛軍現在氣勢上占據優勢,也不過是依靠突襲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雖占領了一些城鎮,但隻要地方官員反應過來加以防範,拖住叛軍進攻的速度,他們就討不到任何便宜了,之後再由朝廷派出得力將領平叛,這次叛亂很快就能結束。

可是由誰來掛帥呢?大人們不由爭執起來。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都已經垂垂老矣;年富力強的又沒多少經驗;徐朗父子的征西大軍倒是可以一用,但現在這情形也不敢讓他們班師回朝了,隻怕他們一走,元蒙王庭又覺得有機可乘,再次侵擾西北邊陲,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和平局麵就要功虧一簣;遼東的楚家軍同樣也不敢隨意調動,關外的大小部落同樣不安分,一旦被他們察覺朝廷調動兵力,隨之起了不該有的心思,那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眾位大人將朝廷上下數得上名號的武將挨個捋了一遍,竟是沒找到一個合適人選,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不知道誰小聲提了一句:“清平郡主不是回京了?”

眾人先是一愣,隨即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清平郡主那可是平定西北戰亂的大功臣,威名赫赫,戰績彪悍,由她去討伐叛軍,必定是十拿九穩,手到擒來,不待大臣提議皇上立刻叫人去柳旭府上宣她入宮。

等了半日,大人們已將出征人數、糧草輜重配給等等問題全都商討完畢,柳旭卻遲遲不見人影,皇上剛要派人去催,先前派去傳召柳旭的太監回來了,一臉凝重地向皇上稟道:“皇上,郡主沒法進宮了,她……看起來不大好……”

皇上眉頭一緊,問道:“什麼叫不大好?”

“府上的管家說,郡主自回府之後就沒進過膳食,如今已是奄奄一息,怕是……”

皇上心裏瞬時‘咯噔’一下,忙著處理緊急軍情,倒把前麵的事給忘了,這小妮子是要跟朕杠到底了?難不成還要朕低頭服軟?

皇上沉著臉低頭不語,底下的大臣不由催促道:“皇上,社稷安危事關重大,切不可延誤戰機啊。”

皇上抬頭看了他一眼,沒說話,另一個大臣又勸道:“皇上,戰事一開,生靈塗炭,黎民百姓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您要以大局為重啊。”

皇上抿著嘴依舊保持沉默,又一個大臣開口道:“皇上,天下百姓都是您的子民,如此危急關頭皇上切莫意氣用事,免得失了民心,鑄成大錯。”

其他幾位大人紛紛附和,皇上卻開口對太監吩咐道:“讓太醫盡心醫治,所需藥材全部從內庫挑選。”隨後又對大臣們講道:“各位愛卿先按照之前商議的條陳籌措糧草,調集兵馬,至於統帥人選,容朕再想想。”

大臣們見皇上不肯再議,也隻得先行退下,按照分工各自忙碌起來。

次日,顧桐和賀文睿帶著一批皇上禦賜的補品補藥到柳旭府上探望。剛到門口,就看見京城各家大族的馬車將柳府圍得水泄不通,大門處各家的管事、小廝紛紛提著食盒往府裏送,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不知道還以為這裏改成了酒樓。

顧桐二人分外奇怪,不由得向管家詢問此事,管家回道:“都是京城各家閨秀派人送來的吃食,我們郡主為了自己的婚事不是正鬧絕食嗎?閨秀們有的欽佩敬仰,有的冷嘲熱諷,有的湊熱鬧瞧稀罕,所以就成了現在這個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