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當念無錢日,得意休輕失意人。
為道了無寒暑變,利生豈畏路途艱。
最棒的生涯規劃
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時,導師是數學家明可夫斯基。有一次,愛因斯坦問:“一個人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呢?”明可夫斯基被問住了,直到三天後才興衝衝地找到愛因斯坦:“你那天提的問題,我終於有了答案!”他手腳並用地比畫了一陣,怎麼也說不明白,於是拉起愛因斯坦就朝一處建築工地走去,徑直踏上了剛剛鋪就的水泥地麵。愛因斯坦被弄得一頭霧水:“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對,歧途!看到了吧?隻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隻有新的領域、隻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從此,一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著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他曾經這樣說:“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裏的東西,我的腦袋隻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
摘引自《愛因斯坦的故事》
有人說,人是宇宙的主宰;但也有人認為,人是宇宙的過客。
法院裏的法官出庭審案,稱為“過堂”;佛教中的僧侶到齋堂用餐,也叫“過堂”。所謂“過堂”,就是不能久居久留,隻是一時的用有。就如人到世界上來,從生到死,數十年歲月寒暑,也隻是經過而已;通過了生老病死的過程,空空而來又空空而去,所以說人是宇宙的過客,一點也不錯!
宇宙是人生的逆旅,人是宇宙的過客;在過客的人生裏,有的人為宇宙留下很多的紀錄,例如忠臣孝子、英雄遊俠、奸刁惡棍、混世魔王等。他們有的為宇宙留下彩色,有的為人間留下惡名,有的把世界彩繪成天堂,有的把社會渲染成地獄。從曆史上看,曆代的帝王重臣、學者專家、貪官汙吏、江洋盜匪等,他們的所作所為,其實已經明顯地展現出他們作品的優劣了。
人因為隻是世間的過客,當然有人想留下曆史:有的人留下人間的情義,有的人留下人間的光輝;但也有的人無聲無息地來也無聲無息地去,來也不知為什麼而來,去也不知為什麼而去。就如大飯店裏,每天都有人來人往,難道他們一定都有目標嗎?
雖然人隻是宇宙的過客,但隻要是能掌握時間的人,就能擁有人生;會善用時間的人,就能懂得處理生命。遺憾的是,同樣是過客的人生,有的人懂得珍惜生命,感歎人生苦短;有的人任意揮霍生命,埋怨人生苦長。其實,若能真正認識生命,必能了悟人生苦多;唯有自我主宰生命,才能不懼人生苦空。
對於過客的人生,有的人活得很認真,有的人活得很隨緣。無門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不管你春去秋來,不管你生老病死,總之,過客的人生,匆匆地來也匆匆地去,在匆匆的生命中吾人應該自問的是:我們能為人間留下一些超越匆匆的紀念嗎?
生涯規劃,這是現代社會、現代人生的一個現代新理念。
現代人,有的在金錢上規劃自己一生的用支,有的在感情上規劃自己一生,不但對於何時成家立業,甚至所謂傳宗接代也都有了長遠的規劃。有的人,不但為自己的生涯作規劃,甚至對祖先的紀念、對兒孫的未來、對社會的道義,也都作好了自己奉獻的規劃。
當然,也有一些普通的人民,一個月的工資,他隻能規劃一個月的生活;有的人拿著一天的薪水,隻能規劃這一天的用度。有的人,除了規劃一日三餐,別無餘力規劃其他;有的人,隻能規劃自己的存在,沒有力量再去規劃別人。
因此看起來,在世間做人,能有一個完整的人生規劃,實在是不容易。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是人生的規劃。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把人生規劃為:二十歲是自學的人生,四十歲是服務的人生,六十歲是教學的人生,八十歲是雲遊的人生。也有人把人生規劃為:三十歲是文學的人生,五十歲是哲學的人生,七十歲是曆史的人生。
現代社會上的人則把自己規劃為士農工商,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所長。
佛教主張的“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行解並重”、“慈悲喜舍”等,也都是生涯規劃的依據。例如口才好的人,可以從事教化工作;擅長文字的人,可以從事文化傳播;思想縝密的人,可以從事學術研究;富有慈悲心的人,可以從事社會公益等等。
其實,真正的人生規劃是不確定的,各有因緣,有時候實在由不得自己做主。所以,最好的生涯規劃是把自己規劃成:自覺的人生、自度的人生、利他的人生;在生活中,要有淨化的感情,要有善用的金錢,要有德化的處世。能夠把移風易俗作為自己人生規劃的前提,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這就是最好的生涯規劃。
·佛光菜根譚·
希望自己的人生豐富精彩,就必須好好規劃未來;
沒有規劃的人生容易隨波逐流,一無所得。
立誌與發願
範仲淹小時候有一次去算命,看到一位算命先生,就問:“你幫我看一看,我能不能當宰相?”算命先生說:“小小年紀,為何口氣這麼大?”範仲淹有些不好意思:“不然,你再看看,我能不能當醫生?”算命先生納悶,為何誌願如此懸殊,就問:“你為什麼選擇這兩個誌願?”範仲淹答:“因為隻有良相跟良醫可以救人。”算命先生聽後很感動,就說:“你有這樣一顆心,乃真正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後一定可以當宰相。”
摘引自《小故事真智慧》
運動員參加賽跑的時候,需要有終點;參加射箭比賽的時候,需要有鵠的。在人生的旅途上,也需要有目標,才能勇往直前。
立誌發願就是確立目標。每個人從小或多或少都曾有過想要當一個科學家,或是做一個教育家、工程師、飛行員、醫生等夢想,這就是立誌。然而長大以後,真正如願以償的能有幾人?這當中有些人是因為有了新的人生規劃,而多數人則是沒有願力做後盾,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不能堅持理想,導致半途而廢。
立誌發願就像汽車加足了汽油,又如時鍾上緊了發條,產生了前進的動力,所以轉動不停。一個人如果沒有誌向目標,就如船隻缺乏指南針,如何在茫茫大海裏航向彼岸?
立誌發願是推動我們成聖成賢的力量。諸佛菩薩因地修行時,沒有不立下恢弘大願的,如阿彌陀佛的四十大願、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觀世音菩薩的十二悲願等。佛菩薩發了願,正如學生定了功課表,有了目標、有了動力,才能循序漸進地逐步實現理想。
古來多少聖賢英雄也是靠立誌發願而有成,如玄奘大師發願光大佛教、梁紅玉巾幗不讓須眉等。因此,做人必須要立誌發願,立誌才有目標,發願才有動力。今日社會尤其需要人人立誌發願:身為警察的,要發願恪盡職守,除暴安良,打擊犯罪,消除社會的歪風邪道;身為家庭主婦的,要發願孝順公婆,教育兒女,體貼丈夫,確保家庭的和諧美滿;身為學生的,要發願用功讀書,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和睦朋友,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人人都可發願,每日把歡喜布施給別人,把快樂分享給大眾,使社會充滿祥和之氣。
發願就像開采能源一樣,心裏的能源是每個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最大財富。唯有人人經常立誌發願,才能為自己留下曆史,為家庭留下貢獻,為社會留下慈悲,為世界留下光明!
“佛靠一炷香,人靠一口氣”,人的作為,一口氣是非常重要的。常聽人說:“隻要我有一口氣在,就不怕沒有辦法。”世間各種行業,每一樣需要靠“有氣”才有力量,“有氣”才能發展:
一、戰爭要有士氣。世界上戰爭不斷,地方有地方的戰爭,國家有國家的戰爭,誰勝誰敗,就看誰的士氣旺盛。有的軍隊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可惜士氣不振;有的軍隊已經陷於窮途末路,戰鬥力已經微乎其微,但靠全軍的士氣可以轉弱為強、轉敗為勝。所以,有士氣就能眾誌成城,就能完成任務,達成希望。
二、讀書要有誌氣。古人讀書,為了學習堯舜禹湯、孔孟老莊,要做人上之人,成就事中之大事。“男兒自有衝天誌,不向如來行處行”,他在表彰自己獨立的誌氣。所謂“堯何人也,舜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世間沒有天生的聖賢,都是苦學出來的。我立誌於學,有誌者事竟成;立誌為官,立誌行商,立誌於藝,隻要有誌,何患不能成就。
三、做事要有運氣。有人認為世間一切都是命運所安排,所以做事要有運氣。其實運氣不是操縱在別人手裏,運氣在自己的手中。“自助者,人恒助之”,你能勤奮,勤奮就是你的運氣;你能助人,助人就是你的運氣。每一個人的運氣都要靠自己創造。國有國運,那是團體的業力;家有家道,那是全家的業力。人有運氣,那是個人的心力、毅力、念力、慧力。若要問運氣在哪裏,運氣如何,答案是:運氣就在自己的身邊,運氣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四、做人要有骨氣。人的身段是柔軟的,而人的脊骨是堅硬的,做人不但雙肩要能擔當責任,而且脊背要豎直挺立。古來多少人“人窮誌不窮”,多少人“打落牙齒和血吞”,多少人“不折不撓,艱苦奮鬥”,他們就是為了樹立自己的骨氣。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就是他的骨氣;梁啟超不為十萬銀圓出賣愛國情操,就是他的骨氣;張自忠為國殉難,不但表現軍人的誌節,也表現了他個人的骨氣。“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每當國家社會處於風雨飄搖之際,能否安然渡過,就看全民如何表現自己的骨氣了。
五、待人要有義氣。氣和力都是自己的,但有時候也要加持給別人,與人共有。就如我們交朋友,同鄉、同事之間,我們要有義氣。見利忘義是小人,做人要有義氣,才能昂首於天地之間,才能與天地的浩然之氣同在。
六、活著要有勇氣。這個世界是屬於勇敢的人所擁有,因為我們自出生以來就要與惡劣的環境奮鬥,不管天氣冷冽與酷熱,都不能逃避。從小讀書辛苦,要與辛苦奮鬥;就業艱難,要與艱難奮鬥;人情澆薄,要與澆薄奮鬥;世事勢利,要與勢利奮鬥。總之,世事如棋,都要靠勇於奮鬥才能堅持到底,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懦弱的人很難在世間立足。
·佛光菜根譚·
生命尊嚴不在於它的絢麗,
而在於它為後人所帶來的懷念;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它的長久,
而在於它為後人所帶來的典範。
為什麼失敗
有群鴨子羨慕老鷹能在高空中飛翔,相約找老鷹學習飛翔。它們很好學,早上六點半就去找老鷹,學了整整十二個小時,學得很認真,終於每一隻都學會了。晚上六點半它們和老鷹告別:“謝謝你一天的教導,我們要走回去了。”學了一天飛行,卻是走回去的。
摘引自《小故事真智慧》
失敗是很難堪的事,個人失敗就已經很令人懊惱了,有時候讓團體失敗,更是情何以堪!
一場體育競賽,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妨學習“誌在參加,不計勝負”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一場賭博,所謂“十賭九輸”,輸錢是必然的結果,事先就應該有心理準備。但是,如果是戰場上的失敗,關係人命存亡,商場上的失敗,關係大眾錢財得失,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失敗,人所不欲也。麵對失敗,不應是沮喪、懊悔,而應要探討原因。失敗的原因不外乎:
一、沒有全盤計劃。現在有人熱心教育,著手興辦學校,就算有了土地、校舍,還要懂得你的資金從哪裏來,你的學生如何招收,你的課程有些什麼內容可以作為號召,甚至你在教育部門有無登記、備案。所以,辦教育要有辦教育的全盤計劃,正如辦廠要有辦廠的全盤計劃。你熱心興辦孤兒院、養老院,也都要有全盤計劃。做事沒有全盤計劃,就如同桌子少了一條腿,桌子就沒有用,你計劃裏少了一個骨架,就不能成功。
二、沒有縝密思考。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有縝密的思考。佛經形容人的本性、能量其大無比,“橫遍十方,豎窮三際”。而你的行事有“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嗎?你的朋友、關係人,乃至你的長輩、部屬,他們對你的作為,都能了解並支持嗎?比如你正在創業,你的長輩隨口一句“我不知道”、“他沒有跟我說過”,別人一聽,以為你的長輩都不支持,他即刻就不會看重你。或者你最重要的關係人也說不知道,你沒有想到他,他就會扯你的後腿。做事沒有縝密思考,將致使事業功敗垂成!
三、沒有豐富經驗。初創業的人常會遭到失敗。年輕人創業,不妨跟隨前輩多方學習,體會其經驗,看別人遇事時如何分析,等自己經驗豐富了,就不至於上當吃虧,避免失敗。
四、沒有眾議基礎。商業上的失敗,不是投資的資金不足,就是產品不受人歡迎。選舉的失敗,皆因沒有獲得大眾的支持,選票不夠。你要推行一個計劃,必須要有眾議支持,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無論什麼事,經過了會議的程序,經過多人的參與籌備,相關內容都能充分獲得眾人讚同,大家分工合作,然後再由能幹的人出麵主其事,就能順利發展,否則失敗不免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