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沒有領導中心。有的企業團體之所以失敗,是合夥人相互不服,沒有眾望所歸的領導,彼此產生不同的意見,沒有人從中仲裁,就會不歡而散。一個團體、一項事業、一個公司行號,都要有領導中心,在人事安排上都能協調得宜,前方戰場又有大將指揮,軍心穩固,萬眾一心,當然不至於失敗。
·佛光菜根譚·
我們或許有不少失敗的紀錄,
但是最後擊敗我們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有信心、有力量,每一個人都能從失敗中成功。
上班族的壓力
我剛到台灣不久,有一天掛單寺院的老和尚要為一位小學女老師舉行剃度典禮,我們擔任引禮,準備為她誦經、祝福。老和尚很高興,問了我們一句話:“法師,這位小姐出家好不好?”我說:“不好。”那位小姐一聽我說“不好”,便問我:“為什麼不好?”我回答:“你現在是老師,做得很好,對社會很有用;如果你出了家沒事做,那出家做什麼?我是讚成出家的,但是出家要有意義。你不能隨便出家,出了家沒有事做,那就沒有意義了。”後來,她真的沒有出家,嫁給一所醫院的院長。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背負著很多的壓力,身體上有老邁疾病的壓力,心理上有貪嗔煩惱的壓力。說到壓力,不但自己製造壓力,社會也會帶給我們很多壓力,諸如工作上的壓力、課業上的壓力、朋友往來的壓力、家庭責任的壓力等等。說起來,人真的很了不起,生在這個世間,負擔多少的壓力,有的人還能活得很逍遙很自在,這是很偉大、很不容易的。
人生的價值、意義,就是堅強,就是與壓力奮鬥;把壓力、障礙、煩惱打敗,基本上就像修行。什麼叫修行?就是與煩惱作戰,把煩惱打敗,那麼我就能活得自在逍遙。大家要與自己的工作、責任奮鬥,讓自己做個出類拔萃的人,讓自己過得很舒服、很歡喜、很安然。其實不管在家、出家,都是為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隻是生命的意義要怎樣來創造,就看我們如何來消除壓力。
假如你問我怎樣消除壓力,我說:“自我訓練,自我充實,自我增強抵抗壓力的本領;本領高強,壓力自然就會減少。”比方說,我在社會上做事,你看我不順眼,你不喜歡我,你欺負我,你打擊我,這也是一種壓力,但是我可以想方法改變這種壓力。例如你罵我渾蛋,你質問我在這裏幹什麼,你叫我站到旁邊去,我如果跟你對罵、跟你打架,不一定能勝過你,我可能會用另外的方法。我說:“是的,我渾蛋!我很對不起你,我會聽從你的指教,站到旁邊去!”可能你熾盛的氣焰立刻就會收斂一些,甚至你會同情我。你說我是示弱嗎?不是!這是我用很大的修養,用很高的智慧,用很強的本能來超越你!
你我同在一家醫院上班,你升了主任,升為主治醫師,升做院長,怎麼輪不到我呢?我不平,當然壓力就會加重,我就會活得很辛苦。不過我轉念一想:“慚愧!我的技術、我的人緣都不及他!他比我好,他是我的同事,他升級了,這是好事,我應該祝福他。”如此一想,多麼歡喜呀!假如我的本領高,他確實不如我,他是逢迎拍馬得來的,我也不必心生不平,還是要想:“他的緣分比我好,我的因緣、我的公關,或者我不及他會講好話,我另外的某一部分可能還是不如他。”如果你這樣一想,可能就不會繃得那麼緊,你就能找到一個台階下,何必自尋苦惱呢?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是為了快樂而到人間來的,所以不要自找苦惱,要自我找尋快樂!
至於如何找尋快樂,就是沒有壓力,把壓力、垃圾、重負都丟到一邊去,心上的壓力愈輕,人生就會活得更美好,人生的意義自然也就越大!
現代社會,上班族是很重要的一群。除了在校的學生、專職的家庭主婦,以及農夫、作家等部分人士,幾乎每個正常的成年人都要上班工作。上班族朝九晚五,藍領階級固然要上班,白領階級也要上班。上班不隻是工作,也是吾人的責任;沒有工作的無業遊民,成為社會的寄生蟲,必為人所輕視。
有的人一生上班下班、下班上班,悠悠歲月,數十寒暑都在上下班中過去了。也有的人上班不久就取得高級職位,每天隻要開會聯絡、應酬公關,甚至經常出差出國,可以自由上下班。這是因為他的才華受到領導人賞識。所以上班族能在上班中有所表現,才是重要。上班該如何表現呢?
一、有充沛的體力。上班工作一定要有飽滿的精神,要有充沛的體力,所以上班族要有正常的生活。睡眠充足,飲食有量,每天上班時精神飽滿,自然能獲得主管的歡喜。
二、有陽光的心情。上班族不能天天陰沉著臉,麵無表情,好像別人都欠他債一樣,得不到他人歡喜。這樣的上班族孤芳自賞,沒有人緣,就算認真工作,在工作上有所貢獻,由於沒有人緣,也會吃虧。
三、有計劃的行事。上班的人不要像顆棋子,主管叫一聲才有一個動作,叫一下才做一件事。上班族是活人,要有活人的架勢,不但要有活力,認真工作,而且工作要有計劃,有分配,有輕重緩急之分。最好每日對主管有報告、有歸納、有分析;如果三天不能對主管作一次工作報告,必定很難獲得主管的重視與欣賞。
四、有正確的觀念。上班族每個月領了薪水,必定也要有對等的貢獻和成績。一個公司裏的員工勤奮工作,團體發了財,每個人也才能分享利益所得;如果上班時間不肯盡力工作,隻是胡混時光,公司不能因你而得到利益,你又如何能得到公司的垂青呢?如此惡性循環,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謂正確的觀念,就是不要隻是為工作而工作,應該抱著服務奉獻的心工作;能把工作當成是人生的使命完成它,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就不一樣了。
五、有目標的生活。工作不是隻為賺取三餐溫飽,不能用無奈的心情應付。所謂“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有工作,人生才有意義,所以要從工作中奉獻人群,從上班中實現人生的目標。平時不但要替公司訂立工作計劃,不時地也要向主管提出建言,尤其每個月有工作進度,積極幫助公司開拓發展。此外,自己的生活也要有所規劃,例如利用假日自我進修,或是帶家人出遊。平時親子互動往來密切,務使一家老幼生活安全而美滿、健康、自在。能夠治家有方、工作有道的人,人生才能幸福美滿。
·佛光菜根譚·
偉大艱巨的工作,皆由堅持忍耐而完成;
光明燦爛的前途,皆由精進不懈而圓滿。
買賣的真經
有個姓李的商人做鋪地磚的工作,跟一個客戶談好了,已經簽了約,這才發現這筆生意做下去一定是虧本。客戶也很會做生意,很精明,一看,這個生意對方肯定虧錢,所以就吩咐手下人要好好盯著,看他是否偷工減料。結果工程很順利就完成了,然後就付給款項,姓李的商人一句話也沒多說就走了。客戶覺得納悶,就把姓李的商人請回來,問:“我想請教你,你的生意究竟是如何做的,如此高明,你這個生意賺錢沒有?”這商人回答:“沒有賺錢,把我十萬塊本錢都虧完了。”他說簽完約就發現虧本了,但已經簽約了,就要信守承諾把它做好。客戶聽後很感動,當晚把他公司裏的主管都找來,說:“以後我們所有工程的地磚都給這人鋪。”
摘引自《哲理故事》
人類有史以來,為了物質生活的需要,就不斷從事各種交易活動。最初通過以物易物,交換生活所需;後來發明錢幣,就開始了買賣的商業行為。
自古以來的商場裏一直有一些不公平的現象,例如大鬥進小鬥出、大秤小秤、長短尺等,雖有度量衡可以測量,但還是有做手腳的舞弊空間。另外,貨色的真假,價格的貴賤,都讓人產生“十商九奸”的不良印象。其實在商人當中也有人重視商譽,誠實講信,不舞弊造假,不玩弄手段,所以在商場上建立了善名美譽,打響了老字號的招牌,成為自己成功的重要因素。
買賣其實就是一種人際互動,如何建立良好的買賣關係,有下列六點:
一、公平交易。所謂公平交易,就是商家將本求利,依照成本高低標出貨物價格,賺取應得的利潤。買家一旦看中貨物,照價購買,雙方即可買賣成交。賣方既不能事前哄抬物價,更不能在交易進行中偷斤減兩。當然,買方也不能沒有行情地亂殺價,更不能順手牽羊貪小便宜。無論百貨公司,還是商場小店,隻要公平交易,買賣雙方就能相安無事。
二、貨真價實。買賣不公的原因,除了故意抬高價位,有時還以假亂真,所謂“貨不真、價不實”,自然糾紛不斷。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商德,現在的日本也保存中國古代商人的品格,不管走到什麼地方,都重視貨真價實。世上縱有一些不肖的商人,也是少數,而且遲早會被人唾棄、淘汰,不能永久生存。
三、童叟無欺。平日裏,有一些生活必需品隨時需要,不可能每次都由家庭主婦親自采買,不管事的老弱也會偶爾幫忙買個油鹽醬醋等。有些不肖商人就會趁機動個手腳,讓人吃虧,引起糾紛。誠實的商家都會在門口標示“童叟無欺”以昭信用,“童叟無欺”因此成為商場信譽的代名詞。
四、銀貨兩訖。買賣最重要的,現貨交易,現金付清,所謂“銀貨兩訖”。但有些地方經濟條件不夠,總有賒欠行為,這是一時給人的方便,但是一到收賬的時候,有時難免發生不愉快的事,所以買賣雙方如能遵守“銀貨兩訖”,就沒這些後遺症了。
五、讓人受惠。商賈營利,當然以賺錢謀利為先,但總要講究良心道德,要顧及消費者的利益,不但價錢要公道,而且貨物質量要有所保證,不能以劣等貨充當上品貨,讓買者吃虧,甚至昧著良心出售有害健康的食品。像現在“黑心食品”充斥市麵,讓消費者受害,也損及商人信譽,讓人覺得“商人失德”,致使廣大的厚道商家跟著受害。所以,對於少數的害群之馬,大家實在應該做一些清理運動,要鳴鼓而攻之。
六、皆大歡喜。一場交易買賣,大至土地房屋,小至柴米油鹽,雙方要能皆大歡喜。你感謝我幫你推銷東西,我感謝你提供我的所需,能夠相互感謝,這就是最成功的交易了。有的買賣雙方事先明訂契約或者要求公證,因為彼此信賴、誠實,到最後成為好朋友,這就更加說明皆大歡喜的可貴了。
·佛光菜根譚·
願力非即興的發心,而是永世的承諾;
願力不是內心一念,而是實踐的行為。
啟發靈感
某地發現有金礦,想發財的人一窩蜂地都去了。就在他們快到達時,一條又寬又深的大河擋住了去路。河上沒有橋,附近也沒有小船,怎麼辦?有人說繞道走吧,沒有人動;有人說遊過去吧,也沒有人動。眾人束手無策,有個人靈機一動,往回走,買了隻小船作擺渡之用,每人每次三個金幣。盡管費用昂貴,可沒有一個人不上他的船,因為對麵有金礦。擺渡的人不去淘金了,專心他的擺渡,因為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要到金礦去。後來去淘金的人十有八九都是空手而歸,而那個擺渡的人倒是發了大財。
一些作家寫文章的時候總希望有靈感,靈感來了,文思泉湧,長篇大論可以一氣嗬成;靈感不來,搔首苦思,不成句,難成文,苦思不得。演講的人也重視靈感,如果靈感來時,講得口沫橫飛,滔滔不絕,如數家珍,天南地北,暢所欲言;如果沒有靈感,在台上搜索枯腸,難以為繼,言不達意,草草結束。
不但講演和寫作需要靈感,現在科學家的發明也需要有靈感,企業家的企劃也需要有靈感;外交官在與人接觸談判時忽然心血來潮,神來一筆,對國家、社會、人民都關係重大。
個人平時苦苦思考、揣摩、經營、醞釀、研討而成為習慣後,才有靈感;如果不經過自我的努力,平常一個普通人如何能忽然有靈感呢?農夫在耕種時有了新發現,從農作物的成長中忽然有了靈感,作了農業的改良、發明;果農在果園裏看到花開花謝,啟發靈感,他也能培養出新品種。所以,凡是專心創業的人,在專心創業中都可以得到靈感。
宗教徒也想從祈禱修持中得到他所信仰的對象給他靈感:禮拜觀音的人希望觀音給他摩頂,向耶穌祈禱的人希望耶穌對他顯靈。其實這都是心外求法;靈感要出自於內心,要心中的菩薩、心中的神明、心中的靈泉、心中的智能,如涓涓細流,不斷湧出,這才是美好的靈感。
藝人楊惠珊因為誦讀《藥師經》第二大願“琉璃明澈”,忽然靈感泉湧,所以成立了琉璃工房。林肯曾經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聽對手在演說中問聽眾:“想到天堂去的人請舉手。”結果全場聽眾人人高舉雙手,隻有林肯如如不動。對手笑問:“請問林肯先生,你要到哪裏去?”林肯說:“我要到國會去!”靈感是一念之間,靈感不是分別意識,靈感並非做作,靈感是自然而來,如電燈忽然亮了,心開了,自然靈光閃現。靈感是專心而來的,靈感是對某件事的起悟,靈感也是心和外境接觸後,久久在心中的東西忽然起作用了。靈感就是心靈的花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