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眼前的嶄新世界(1 / 3)

顯然,我經曆了一次使我擺脫所有恐懼的新生。我內心從未感到像現在這樣勇氣十足。盡管我還不知道該如何或者從哪裏獲得我正在尋找的必要資金,我卻百分之百地堅信這筆錢即將到手,甚至能看到錢已經落入囊中了。

在整個人生中,我很少如此充滿信心。這是一種無法對別人言說的感覺。沒有一個恰當的詞能夠描述它,每個有過類似經曆的人都可以輕易證明這一點,其他人卻不能。

我立即著手將接到的指令付諸實施。我竟然不再感覺自己正在執行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開始一個個地回想所有我認為有經濟實力且能給予我所需的25000美元的熟人的名字。我從亨利·福特開始,把300多個姓名在腦海裏一個不漏地過了一遍。我的“另一個自我”隻是說:“繼續找下去。”

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

但我已智窮才盡,一籌莫展。所有熟人的名字我都想遍了,這也耗盡了我的精力。整整兩天兩夜,我大半時間都在動腦筋,一門心思想著熟人的名字,停下來的時間隻夠睡上幾個小時。

我靠在椅背上,閉著眼睛,好像打了幾分鍾的盹兒。忽然,房間裏仿佛發生了爆炸,我被驚醒了。清醒之後,艾伯特·L.佩爾頓的名字在我腦海裏浮現出來,與他的名字同時浮現的是一個方案,我立即知道這個方案可以成功說服佩爾頓先生資助我出書。關於佩爾頓先生,我隻記得他在我以前出版的《黃金定律》雜誌上刊登過廣告。

莎倫的評注:希爾在潛意識裏發現了一個熟人,隻記得他在自己的雜誌上做過廣告,是一個可能給自己提供資金的人。你對你遇到過的每個人都留有印象,就像你遇到的每個人都給你留下了印象一樣。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熟人會變成生意夥伴。在你的關係網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我要了一台打字機,給住在康涅狄格州梅裏登的佩爾頓先生寫了封信,描述了我的方案,就好像我的手裏已經有了方案一樣。佩爾頓先生回了電報,告訴我,第二天他會到費城與我會麵。

佩爾頓先生來了之後,我給他看了成功哲學的原稿,並且向他簡要說明了我認為這套哲學承擔著怎樣的使命。他花幾分鍾翻了翻書稿,然後突然停下來,眼睛盯著牆看了幾秒鍾,說道:“我會為你出版這本書。”

我們簽訂了合同,他向我預付了可觀的版稅,我把書稿交給他,讓他帶回梅裏登。

當時我沒有問他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在還沒有細讀這部書稿的情況下就決定出版,但我知道的是,他提供了我需要的資金,印刷了這套書,還幫我把幾千套書賣給他自己幾乎遍布世界每個英語國家的購書客戶。

我的“另一個自我”表現出色

在佩爾頓先生到費城與我會麵的三個月後,我的一整套著作被擺在我麵前的書桌上,而且,賣書所得的收入開始高到足夠滿足我所有的花銷。現在,我那些遍布世界各地的學生手中都有這套書。

我得到的第一筆版稅,是一張850美元的支票。當我打開裝有這張支票的信封時,我的“另一個自我”說道:“唯一限製你的,就是你在自己頭腦中自我設置的限製!”

莎倫的評注:“唯一限製你的,就是你在自己頭腦中自我設置的限製!”你是否和我一樣,覺得這句話聽上去千真萬確?很多時候,“我”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由於缺乏自信,妨礙了自己進步。希爾希望我們所有人都找到我們的“另一個自我”,如此一來,每個人都

能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我不確定自己是否真正理解這“另一個自我”到底是什麼,但我確實知道的是,對於發現“另一個自我”並信賴它的人而言,失敗不可能是永遠的。

就在佩爾頓先生來費城看我的第二天,我的“另一個自我”又出了個主意,解決了我經濟上的燃眉之急。那就是,我突然想到,汽車交易方式必須經曆一次深刻的改革,未來這個行業的推銷員必須學會賣汽車,而不是像現在大多數推銷員所做的那樣,僅僅是買進二手折價汽車。

我同時想到,那些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對汽車交易的那些“老花招”一無所知,因此,他們最適合被培養為新一代的汽車推銷員。

這個想法異常清晰,又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立即給通用汽車公司的銷售經理打了個長途電話,向他簡要介紹了我的計劃。他同樣被這個想法所感染,於是讓我去找別克汽車公司西費城分公司,當時擁有並經營這家公司的是厄爾·鮑威爾。我去拜訪了鮑威爾先生,向他說明了我的計劃,他立即聘請我培訓十五個精心挑選的大學生,來實施這項計劃。

聘用我做這份工作的定金,可以支付我接下來三個月的所有開支還綽綽有餘,包括支付起初我非常擔心的那套昂貴套間的房費。三個月後,我開始收到賣書的利潤。

我的“另一個自我”沒有令我失望。就像它向我保證的那樣,我需要的錢及時到了我手中。此時我完全相信,來費城這一趟,絕不像我離開西弗吉尼亞之前我的理智告訴我的那樣,是傻子做的事。

從那一刻算起,直到此時此刻,我需要的一切都來到了我身邊——盡管最近全世界都在經曆一場經濟蕭條,在這種時候,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時得到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有時,我需要的那些物質性的東西並不能及時到手,但是,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每當我走到十字路口,“另一個自我”總是在那裏等著我,告訴我該走哪條路。

“另一個自我”從來不因循守舊,它不承認有任何限製,總能找到達成目的的辦法!它也許會遭遇暫時的挫折,但不會遭受永遠的失敗。我確信這個判斷的正確性,就像我確信此刻我確實正在寫這些文字一樣。

莎倫的評注:“‘另一個自我’也許會遭遇暫時的挫折,但不會遭受永遠的失敗。”有多少次我們讓暫時的挫折影響了我們,仿佛它們是永遠的失敗,而不是從中學習、繼續前進?就像希爾所說的,他自己一路上遭遇了諸多挫折,但每一次他都能從挫折中發現蘊含著的更大機遇的種子,向著更大的成功邁進。

同時,我由衷地希望,在無數受到經濟蕭條和其他不愉快經曆傷害的人中,能有一些人可以從自己身上發現這個被我稱為“另一個自我”的奇怪實體;並且,希望這種發現能像曾經引導我那樣,引導他們接近一種力量源泉,以克服障礙、戰勝困難,而不是被它們打倒。你會在你的“另一個自我”中發現這種偉大的力量!真誠地去尋找吧,你會找到它的!

莎倫的評注:希爾的著作在大蕭條時期出版,那套書確實幫助幾百萬人找到了希望和勇氣,讓他們堅信自己可以找到獨特的成功之路。我相信,希爾的時代和我們這個時代有很多相似之處。正是在麵臨巨大壓力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自己的意誌力和內在力量。處在目前這種經濟不明朗的狀態下,人們在選擇——也許是被迫尋找——養活自己和家人的新辦法,其中很多人會取得巨大成功。幾年後,我們會讀到偉大的成功故事。你是想成為某一個成功故事的主角呢,還是想繼續當個看熱鬧的局外人?

“失敗”——一種變相的好事

新出現的“另一個自我”還帶給我另一個發現,那就是,每一個合理的問題,不論看起來有多難,總有解決的辦法。

莎倫的評注:“每一個合理的問題,不論看起來有多難,總有解決的辦法。”雖然你在身處風暴中心的時候,很難承認這一點,但是,事後總是證明,希爾的這個觀點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