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與魔鬼的奇怪對話(1 / 3)

當你閱讀我與魔鬼的這篇對話的時候,透過我簡要敘述的人生曆程,你會發現,在我成名之前,魔鬼曾怎樣不遺餘力地逼迫我保持沉默。在讀完本書之後,你就會理解為何在這篇對話之前一定要放上我的個人經曆。

在你開始閱讀這篇對話之前,我希望你能清楚地了解魔鬼對我的最後一次攻擊,同時也要牢牢記住,恰恰是這最後一擊,製造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讓我可以緊緊揪住魔鬼的尾巴,直到其尖叫著認罪。

魔鬼的毀滅始於1929年的大蕭條。當時,生命之輪轉動,時運轉變,我損失了位於卡茨基爾山脈的六百英畝地產;經濟來源也被完全切斷;我所有的錢都存在哈裏曼國家銀行,銀行卻破產垮台了。我還未意識到出了什麼事,就被卷入一場精神和經濟上的颶風,颶風逐漸演變為一場全球性的巨大災難,任何個體、任何群體都無法承受。

我移居華盛頓,等待風暴平息,等待人們停下驚恐的腳步。將近二十五年前,正是在此地,在與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初次會麵後,我邁出了自己事業的第一步。

除了坐下來等待,我似乎無事可做。我唯一擁有的就是時間。三年的等待卻沒有帶來任何實質性結果,我那顆不安分的心又開始活動起來。

我周圍的整個世界都陷入了淒慘的失敗,人們滿腦子全是對貧窮的恐懼,這種時候,我幾乎沒有機會教授什麼成功哲學。

有一天晚上,當我坐在汽車裏時,我心裏就是這麼想的。車前麵是波托馬克河畔的林肯紀念堂,國會大廈就在近旁。緊接著,我腦子裏又冒出另一個念頭:全世界正在經曆一場史無前例、任何人都無法控製的大蕭條。這次大蕭條卻帶給我一次檢驗“自主成功哲學”的機會;為了整理這套哲學,我耗費了成年後的大半光陰,現在我將再次有機會驗證它到底是可行的,還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

同時我意識到,這也是個驗證我重申了幾百次的主張——每一次逆境都孕育著等量收益的種子的機會。我問自己:如果一次世界性經濟蕭條真的能帶來什麼有利因素,那麼,它帶給我的有利因素會是什麼?

當我開始尋找一個行動方向,以驗證自己的哲學是否奏效時,我得到了我一生中最驚人的發現。我發現,有一種我不了解的奇怪力量剝奪了我的勇氣,瓦解了我的主動性,削弱了我的熱情。最糟糕的是,我極其羞於承認自己就是“自主成功哲學”的作者,因為我內心深深知道,或自以為知道,我無法用這套哲學把自己從目前深陷其中的絕望之穀中拉出來。

當我在迷惘中掙紮的時候,魔鬼一定正興高采烈地跳著快步舞。它終於將“世界上第一部個人成功哲學著作的作者”壓在他的大拇指下,讓這個家夥因為猶豫不決而無力行動。

但是,魔鬼的對手一定也在行動!

我坐在林肯紀念堂前,回顧著命運曾多少次將我托上成功的高峰,後來又將我拋入同樣深的絕望之穀;正在這時,一個快樂的念頭掠過我的腦海,那是一個明確的行動計劃,我相信借助這個計劃,就能擺脫最近一直束縛著我的,如同催眠般的漠然處之的態度。

在這篇和魔鬼的對話裏,我描述了那種曾剝奪了我的主動性和勇氣的力量的確切本質;同樣是它,在大蕭條期間束縛了無數人。它正是魔鬼對人類設下陷阱並控製他們的主要武器。

這個剛剛掠過腦海的想法可以概括如下:盡管我從安德魯·卡耐基以及其他500多個在商業和專業領域都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那裏獲知,各行各業中的非凡成就都是借助“集體智慧”取得的(所謂“集體智慧”,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同一個明確的目標,和諧完美地合作),但在我試圖將個人成功哲學推向全世界的過程中,我卻沒有與其他人合作。

我盡管明白“集體智慧”的力量,卻還是沒有去啟動和運用它。長期以來,我一直就像一頭“孤獨的狼”那樣工作,而不是讓自己和其他的傑出人士聯合起來。

莎倫的評注:希爾與魔鬼的對話,也許在希爾坐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這場訪談是真的嗎?對於希爾來說,它是真的;而且,它為希爾定下了框架,告訴他如何走過自己的人生,並與我們——他的學生——分享他所得到的啟示。讓我重申希爾前麵所說的,“曆史上每一位偉大的領袖,根據我對有關他們的史料的研究,在他們‘成功’之前都曾為困難所擾,都遭受過暫時的挫敗”。在他的著作裏,希爾也描述了這些偉大領袖如何讓傑出之士圍繞在自己身邊。這些領袖先是贏得了自己內心與逆境的戰爭,然後便借用智囊團的力量去追求成功。諸位讀者,考慮一下,你要怎麼成立一個“智囊團”——一個幫助你戰勝逆境,引你走向成功的團隊。

分析我與魔鬼的對話

在諸位即將開始閱讀之前,讓我們先簡要分析一下這篇奇怪的訪談。有些讀者讀完之後會想問:“你真的采訪魔鬼了嗎?還是你隻是采訪了一個假想的魔鬼?”另一些讀者可能在開始讀這篇訪談之前就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會以絕對誠實的態度回答,我采訪的這個魔鬼有可能就像它自己宣稱的那樣,是真實存在的,也有可能隻是我憑空想象出來的。它到底是真是假,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比起這篇訪談所傳達的信息,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篇訪談是否傳達了可靠的內容,是否對努力在這個世界尋找自己一席之地的人有所幫助?不論是通過事實的形式還是通過虛構的形式,隻要這篇訪談傳達了可靠的信息,它便值得仔細閱讀、認真分析。我絲毫不關心這些信息究竟源於何處,也不關心那個你即將讀到其驚人故事的魔鬼究竟為何物。我唯一關心的是這樣一個事實——魔鬼所供認的,與我對生活的觀察完全一致。

我相信,對每一個尚未找到人生坦途的人,這篇訪談所傳達的信息都確確實實能帶給他們實際的用處;之所以擁有這樣的信心,是因為我已經運用這本書所傳達的核心觀點,以最符合我本性的方式,獲得了我想要的所有幸福。

我已經充分領教了魔鬼提到的那些原理,因而確信,它們就像魔鬼說的那樣起作用。對我而言,這就夠了。因此,我把這次對話的內容呈現給你們,以便它對你們能有所裨益。

魔鬼宣稱它自己是什麼,你就當它是什麼,要依靠它的信息,從中獲取任何能為你所用的東西,不要去煩惱魔鬼究竟為何物,或者它是否真的存在。你若能這樣做,或許就能從這篇對話中獲得最大的收獲。

如果你想聽我說實話,那麼告訴你,我相信魔鬼就是它自己所說的那個樣子。現在,讓我們開始分析它這份奇怪的自白吧。

“凡人先生”強行進入魔鬼的意識,在魔鬼心不甘情不願的狀態下,開始訪問它,魔鬼必須回答所有問題。

莎倫的評論:希爾,也就是“凡人先生”,幾乎在一種審訊室氛圍中,開始了對魔鬼的訊問。不知怎的,魔鬼竟然必須給出完整、準確的答案。希爾是怎麼做到的?也許他之所以能逼魔鬼招供,是因為他和妻子聯手,形成了“集體智慧”,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同一個明確的目標,和諧完美地合作”,“同時追求著同樣的目標”,以發揮上帝的力量——“儲藏著所有現在、過去和未來的全知全能的智慧寶庫”。也許希爾之所以有權獲得魔鬼的確切回答,是因為他是個控製了自己大腦,征服了一切恐懼的思考者。正是由於這種控製和征服,希爾才能要求魔鬼給出真實準確的回答。無論如何,希爾迫使魔鬼坦白了自己的陰謀詭計,所以,我們才有可能展開反擊,避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