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失敗對人有好處嗎?
答:有。但隻有極少數人知道,每次逆境都孕育著等量收益的種子。了解暫時的挫折和真正的失敗之間有何區別的人,更是屈指可數。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它們的區別,那我就喪失了用以控製人類的最得力的武器。
問:但是,我記得你說過,失敗是你的最佳同盟者。我記得你承認過,失敗讓人喪失壯誌,放棄努力,然後你在他們不做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將其收歸自己麾下,是這樣嗎?
答:正是如此。他們放棄努力後,便淪為我的囊中之物。如果了解暫時的挫敗和失敗之間的區別何在,那他們在生活中遇到阻力時,便不會輕言放棄了。如果他們知道,任何一種挫折和失敗,都孕育著一顆尚未萌芽的機會的種子,他們就會一直戰鬥,直至勝利。人們放棄戰鬥的時候,往往離成功不過一步之遙。
問:人類從逆境、挫折和失敗中隻能學到這些?
答:不,這隻是最基本的知識。我不願,但又必須告訴你的是,失敗是變相的好事,因為失敗會衝破催眠節奏的控製,解放人們的思想,賦予他們一個嶄新的開始。
問:現在我們的談話終於有所進展了。所以,你總算承認,就算催眠節奏這樣的自然規律也能被自然本身所推翻,而且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對嗎?
答:不對,你這樣表述不準確。大自然從不會推翻她親自製定的任何自然規律。大自然並沒有通過催眠節奏奪走一個人思考的自由,怪就怪此人自己錯誤地運用這條定律,主動放棄了思想的自主權。如果一個人從樹上跳下來,因為重力的作用,身體猛地撞到地麵,一命嗚呼,你不會說是大自然謀殺了他,對吧?你會說,這是因為他沒有很好地理解重力法則。
問:我漸漸明白了。催眠節奏既可用於消極用途,也可用於積極用途。它既能讓一個人喪失思考的自主權,從而墮落到被奴役的地步,也可以幫助一個人通過自由思考,攀上成就的高峰,這全然取決於那個人如何運用這條定律,是這樣嗎?
答:這次你說對了。
問:但是失敗呢?人們不是故意失敗的,也沒有人會歡迎暫時的挫折,挫折和失敗完全屬於個人無法把握的東西。如果失敗摧毀了一個人的雄心壯誌和意誌力,剝奪了重新開始所必不可少的自信心,你怎麼能說大自然沒有奪走一個人自由思考的權利呢?
答:失敗是人們自己製造的一種情境。在人們徹底承認失敗之前,它從未在現實中真正存在過。換句話說,失敗隻是一種心態;因此,隻要一個人不放棄自己的控製權,失敗便是他可以控製的東西。大自然不會將失敗強加給人們,但她確實會把她製定的催眠節奏塞進每個人的大腦,然後通過這條定律的作用,將人們的主導思想固定下來。
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把某種情境視為永久的失敗,那麼催眠節奏就會吸納這種失敗的想法,將其轉變成真正的失敗。同樣是催眠節奏,它也會輕而易舉地吸納成功的想法,將其轉化為真正的成功。
魔鬼說:失敗隻是一種心態,因此,隻要一個人不放棄自己的控製權,失敗便是他可以控製的東西。
莎倫的評注:這會是真的嗎?希爾是否說服了你,讓你相信“失敗是人們自己製造的一種情境”?我認為他的話很有說服力。我仔細審視自己的人生——事業上的成功與失敗,我犯下的錯誤和過失——除了我自己,難道還有誰能為這一切負責?如果將自己的人生列一份詳細的清單,你是否會獲得不一樣的認識?希爾讓我重新認識到失敗的價值。
問:當催眠節奏已經控製了一個人的思想,失敗又如何能幫他掙脫這種控製?
答:失敗會帶來一種極致的體驗,讓人們一掃心中的恐懼,換個方向重新開始。失敗確鑿無疑地證明了,一個人先前追求的目標,或者他為實現這個目標而製訂的計劃,出了差錯。失敗意味著,他習慣走的老路走到了死胡同,如此一來,他不得不離開這條道路,走上新的道路,從而開創嶄新的節奏。
但是,失敗的好處還遠不止這些。它帶給人們考驗自己意誌力的機會。失敗還會迫使人們發現那些不失敗便永遠無法發現的真理。失敗經常讓人明白自律的力量——缺乏自律的人,一旦被催眠節奏俘獲,就再也無法回頭。
你要是研究在各行各業取得傑出成就的所有成功人士,就會獲得一個有益的發現:他們的成功,通常與成功之前經曆的挫折成絕對正比。
魔鬼說:失敗會帶來一種極致的體驗,讓人們一掃心中的恐懼,換個方向重新開始。
問:關於失敗的優點,你隻能說出這些?
答:不,我才剛剛開了個頭。如果你想了解逆境、失敗、挫折,以及其他一切打斷個人習慣,迫使他形成新習慣的那些人生閱曆的真正意義,你就要觀察大自然是如何運轉的。當人體的細胞和器官功能發生紊亂時,大自然便利用疾病,打亂人的身體節奏。當大多數人在商業、社會和政治活動中亂了方寸時,大自然便利用經濟蕭條,打亂大眾的思維節奏。當一個人無法接受自己時,大自然便利用失敗,打亂消極思維的節奏。
仔細觀察大自然,你就會發現,在自然界,有一條自然規律無處不在地發揮著作用,它讓所有物質、所有能量和所有思想處於永恒的變化中。宇宙中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正因為這些永恒的、不可阻擋的變化,物質的每個原子,能量的每個單位,才有可能與物質和能量的其他部分達到平衡,每個人——不管他犯過多少個、多少次錯誤,也不管他經曆過怎樣的挫折——都有機會、有權利與其他所有人和睦相處。
如果一個國家整體被失敗所籠罩,就像1929年的經濟蕭條時那樣,這也完全符合自然的安排——自然要打破人類的習慣,帶來全新的機會。
莎倫的評注:此書在此刻,在又一輪經濟動蕩來臨的時候被付諸出版,真是一件美妙的事,這意味著大自然要又一次打破人類的習慣,帶來全新的機會。
問:你的講述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能否這麼理解:催眠節奏跟人們如何相處有關?
答:性格這個讓人看不透、摸不著的抽象概念,不過是催眠節奏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當我們談論一個人性格如何的時候,從嚴格意義上,我們該說,他的思維習慣已經在催眠節奏的作用下,被固定成了積極或消極的性格。催眠節奏將一個人的所有言行編織到一起,決定這個人是好是壞。一個人是掙紮於貧困還是坐享富足,也是由催眠節奏決定的——因為他的目標、計劃和願望會被催眠節奏固定下來,變成現實;反之,如果他缺乏目標、計劃和願望,這同樣會被催眠節奏固定下來,變成現實。
問:關於催眠節奏和人際關係之間的關聯,你要說的就隻有這些嗎?
答:不,我才剛剛開始呢。在我講述的時候,你要牢記,我在談論催眠節奏對人類所有人際關係的影響。那些成功的商人之所以獲得成功,完全拜他們對自己的生意夥伴以及生意圈外的其他人的態度所賜。
那些成功的專業人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對待客戶的態度才獲得成功的。對一個律師來說,了解自己的客戶、了解自然規律比懂得法律條文更加重要。一個醫生,如果不懂得怎樣和病人建立良好的關係,獲得他們的信任,那他從一開始就失敗了。
一樁婚姻是成功還是失敗,完全取決於夫妻倆如何相處。正當的結婚動機,是良好婚姻關係的起點。大多數婚姻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締結婚約的雙方既不理解也不嚐試去理解催眠節奏的作用;而正是在這個定律的作用下,他們說的每句話、他們的每個行動,以及激勵他們彼此相處的每一個動機,都被儲存起來,或者被編織成一張羅網,將他們束縛在爭吵的悲慘境地中,或者給予他們自由的翅膀,讓他們翱翔在所有不幸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