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環境、時間、和諧與謹慎(1 / 3)

問:現在,我對逆境和失敗的潛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你可以繼續往下講,講述你那七條原則中的下一條原則。下一條原則是什麼?

答:下一條原則是環境的影響。

問:往下講吧,講講人類命運的決定性因素——環境影響原則。首先,向我描述一下“環境”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答:環境包括影響人類的所有思想、精神和物質力量。

問:如果環境影響和催眠節奏有關係的話,那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答:催眠節奏強化了人類的思維習慣,將其固定下來。思維習慣是對環境影響的刺激反應。也就是說,人所處的環境為其思想提供了養料,催眠節奏又將這些思維習慣固定下來。

問:那麼,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是什麼因素最終決定一個人是將自己的思想用於積極用途還是消極用途?

答: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與別人交往所創造的那部分環境。所有人都有意無意地吸收了與之交往密切的人的思維習慣。

問:你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和擁有負麵思維習慣的人頻繁接觸,就會受其影響,形成負麵的思維習慣?

答:是的,催眠節奏迫使每個人建立的思維習慣必須與他所處環境中的支配性思維保持一致,尤其要與他和別人進行思想交流所創造的那部分環境保持一致。

問:所以,一個人要非常謹慎地選擇摯友?

答:是的,挑選摯友應該像選擇食物那樣精心,目標永遠是隻和那些主導思想積極、友善、和諧的人交往。

問:哪類人際關係對人影響最大?

答:婚姻伴侶、家人、工作夥伴。然後是摯友和熟人。萍水相逢之人或陌生人幾乎沒什麼影響。

魔鬼說:人所處的環境為其思想提供了養料。催眠節奏又將這些思維習慣固定下來。

莎倫的評注: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僅僅因為有一個消極的人在場,你的態度或情緒就變得消極起來?那個消極的人是你的配偶、孩子還是生意夥伴?希爾的建議是,你需要注入積極、友好、和諧的思想,以便既抵製他人的消極思想,又引導他們往積極的道路上走。如果這個人是你的生意夥伴,你要衡量一下,你是想挽救這段關係……還是打算放棄這個消極的合作夥伴?

問:一個人的婚姻伴侶為何對他的思想影響如此巨大?

答:因為婚姻關係使人們被一種非常強大,以致能主導人心智的精神力量控製著。

問:如何利用環境影響打破催眠節奏的控製?

答:環境影響讓人形成不同的思維習慣,在催眠節奏的作用下,這些環境影響被固定下來。一個人可以改變環境的影響,自主決定主導性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催眠節奏會將之固定下來——除非思維習慣改變,環境的影響才會改變。

問:換句話來表達這個真理,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隨意選擇他想接受的環境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一旦形成了思維習慣,就會被催眠節奏固定下來。環境法則是不是就是這樣發揮作用的?

答:正是如此。要注意所有激發人們思考的力量,正是這些力量,構建了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問:哪一類人能控製環境對他們的影響?

答:意誌堅定的人。所有染上隨波逐流習慣的人都喪失了選擇環境的能力,淪為環境消極影響的犧牲品。

問:難道隨波逐流者就沒有出路了嗎?難道他就沒有辦法接受積極環境的影響?

答:不,隨波逐流者有一條出路,可以讓他們停止隨波逐流,主宰自己的思想,選擇一個能激發積極思想的環境。他們可以通過樹立明確的目標,達成這一切。

問:僅僅做到這一點就能革除隨波逐流的習慣?這種習慣隻是一種心態嗎?

答:隨波逐流僅僅是一種消極心態,一種明顯缺乏目標的心態。

問:一個人若想創建一個最有利於形成並保持積極思維習慣的環境,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步驟?

答:創建最有效的環境的途徑是,找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為了同一個明確的目標,友好合作,彼此扶持。這樣的一群同盟者被稱為“智囊團”。在智囊團中,一個人交往的全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朋友,其中每個人都能為大家帶來獨特的知識、經驗、計劃或思想,幫助彼此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

各行各業最為成功的領導者都是如此,他們為自己量身打造合適的環境,並善加利用。離開了其他人的友好協助,沒有人能取得傑出的成就。換言之,成功人士必須掌控自己所處的環境,確保自己不受負麵環境的影響。

問:周圍的人無法擺脫消極環境的影響,是誰的責任?

答:一個人喪失了在積極的環境中建立思維習慣的權利,任何人對此都沒有責任。另一方麵,每個人都對自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所處的環境中哪怕有一絲一毫可能帶來消極思維習慣的影響,他都必須將其悉數剔除。

問:這難道不是一種冷血的人生觀嗎?

答:強者才能生存。如果一個人不能擺脫所有會導致消極思維習慣的環境影響,他就不可能成為強者。不論是誰、是什麼讓人養成了消極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習慣最終都會導致人們喪失自主自決的權利。人們可以主宰積極的思維習慣,讓其服務於自己的目的、目標。而消極的思維習慣則會變成人的主宰,奪走人們自主自決的權利。

問:據你所說的,我得出結論:思維習慣是在環境影響下建立的,那些能控製環境影響的人成為了命運的主人,其他人則變成了命運的奴隸。我這樣表達對嗎?

答:完全正確。

問:是什麼塑造了一個人的思維習慣?

答:人們天生固有的或後來形成的願望或動機,讓人們養成了各種習慣。也就是說,明確的願望就是習慣的起點。

問:一個人在形成思維習慣的時候,他的大腦器官裏發生了什麼?

答:願望是那種人們稱之為思想的、有組織的能量衝動。摻雜著情感的願望像磁鐵一樣將腦細胞吸引過來,它們儲存在腦細胞中,這些腦細胞準備著被催眠節奏接管,聽其調遣。一旦我們大腦裏出現或形成了任何的想法,而且這種想法還摻雜著含有強烈情感的願望,催眠節奏就會立即著手將其轉化為相應的物質成果。主導思想是人們投入願望最多、情感最強烈的想法,因此,催眠節奏會首先作用於它。同一種想法被一再重複,便形成了思維習慣。

問:哪些基本動機或願望最能推動人們把想法付諸實踐?答:人們絕大多數行為都出於以下十種最常見的動機:

◎性別表達和愛的願望

◎食欲

◎以精神、思想和身體的方式進行自我表達的欲望◎永生的願望

◎權力欲

◎獲得物質財富的欲望

◎求知欲

◎模仿欲

◎超越別人的欲望。

◎七種最基本的恐懼,即害怕貧窮、批評、疾病、失去愛、失去自由、變老、死亡。

以上就是大多數人行動的主要動機。

問:那麼,那些消極願望呢,譬如貪婪、忌妒、貪心、猜忌和憤怒?難道這些消極願望不比積極願望出現得更為頻繁?

答:所有消極願望其實隻是受挫的積極願望。挫折、失敗,或人們沒有自覺地順應自然規律,凡此種種,都會激發出消極願望。

問:你對消極思想提出了新的看法。如果我正確理解了你的意思,那麼你是說,所有消極思想都是因為人們忽略了自然規律,或者沒能成功地適應自然規律才產生的。是這樣嗎?

答:千真萬確。大自然不能容忍懶惰或任何性質的空白狀態。她必須讓每個空間都裝著某樣東西,大自然就是這麼運轉的。

每一種已存在的事物——不論是物質形態還是精神形態——都必須處於不斷的運動中,它們確實也在不斷運動著。人類的大腦也不例外。大腦的作用就是接收、組織、明確、表達思想。如果一個人不利用大腦表達正麵的、創造性的想法,這片空白就被大自然強行填補,她的手段就是迫使大腦聽命於消極的思想。

大腦是不可能閑著的。認識到這一點,你就會對環境影響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產生全新的突破性理解。

你同樣會更好地理解催眠節奏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這條規律讓萬事萬物和每個人,通過或積極或消極的表現形式,不斷運動著、變化著。

魔鬼說:大自然不能容忍懶惰或任何性質的空白狀態。她必須讓每個空間都裝著某樣東西,大自然就是這麼運轉的……如果一個人不利用大腦表達正麵的、創造性的想法,這片空白就被大自然強行填補,她的手段就是迫使大腦聽命於消極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