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間的知見(1 / 2)

世間萬物林林總總,千差萬別,芸芸眾生對於事物的看法,也有種種不同的見解。這種種不同的見解,大體可分為下列幾點:

(一)世間以五欲六塵為樂

世間大部分的人,以物質感官上的享受為快樂,而一味追逐聲色犬馬,事實上,這種肉體上的享受並不是最究竟的快樂,心靈的舒安才是真正的快樂。譬如有人萬貫家財纏身、嬌妻美妾在抱,住的是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穿的是上好名貴的綾羅綢緞,出門有汽車代步,入室有童仆服侍,但是卻沒有一顆靈悟的“真心”,去體會生命的真實意義。欠缺這種“真心”的人,即使擁有全世界的財富,仍然是一個貧乏的人,而我們世間卻到處充滿這種貧窮的富人。

五欲六塵的享樂,是有漏有染的。有漏是有缺陷的意思,有染就是有私心,有私心即伴隨著煩惱。有人貪著飲食之美、男女之歡而不知節製,仿佛飛蛾撲燈、春蠶作繭,自陷於痛苦的淵藪而渾然不知;世俗的享樂如劍上塗蜜,雖然味道甘美,卻有殺身殞命的危險。我們應該運用智慧去透視五欲的虛假,追求真實清淨的法樂。

(二)世間以立德立功為實

有的人對於物質享受雖然能夠不忮不求,超然不戀,但是卻以建立彪炳功勳、留名青史為一生的奮鬥目標。立功立德固然為人生努力的方向,但隻是世間的成就。除此之外,身心的清淨,人格的升華,出世慧命的證成更為重要。

常聽到有人抱著這樣的論調:宗教是勸人向善的,我隻要心地善良就夠了,不必信奉什麼宗教。這實在是一種愚癡的觀念。心好就不必信仰宗教,那麼我們隻要心好也不必吃飯了,心好就毋需乘車了?心好是為人基本的條件,生命的完成,還需要許多的資糧為增上緣,才能辦成。況且宗教並不僅止於勸惡向善的層次,如何濟度有情躋登清淨樂土,才是宗教存在的真諦。

我們既然有好的心,為什麼不發揮宗教奉獻的精神,把這塊良田美地獻給有情眾生一起來耕耘?卻寧願局促一隅,把心逼到狹路去了呢?立功、立德如果建立在這種狹隘的觀念之上,即使能夠傳名千古,也不過是小我的精神,成就不了大事。我們倘若能發菩提大心,從事服務大眾的事業,生命將更為擴充,更具價值。

(三)世間以百年長壽為久

長命百歲是一般人熱切的希望,醫藥的發達,雖然可以增長生命,但是究竟多少春秋才算長壽呢?我們看到百齡人瑞就慶賀不已,以為是人生難得的幸福,事實上100年的歲月就算是長壽了嗎?活到100歲,就值得那麼雀躍歡喜嗎?如果以人類貪得無厭的心性來看,100年的生命未免太短暫了。

過去有一個信徒請法師到家裏誦經消災,祈求延壽,法師問他:“你希望求得多少的壽命呢?”

“我今年已經過了花甲之齡了,隻要能夠再活20年,就沒有什麼遺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