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的業力維係了三世生命,在無限的時空裏生生循環不停,就像我們的影子一樣:你向前走,影子跟你前進;

你後退,影子也向後轉。

行為,常決定人一生的成敗。世間上的人,有的榮華富貴,有的貧苦潦倒,這是為什麼呢?有的人把它歸之於命運,其實這不完全是命運的關係,一個人的貧賤顯達,是依行為而決定的,行為有因果的關係,種什麼因,就收什麼果。有的人幸福快樂,有的人煩惱痛苦,有的人縱情聲色,有的人怨天尤人;為善為惡,全在一念之間,一念迷就會造大孽因,一念覺也能登菩提岸。

有位醫生,受邀到英國倫敦參加醫學會議,他買好了機票,航空公司也為他排好了機位,結果登機的時間到了,他卻沒有去搭飛機,在機場等著送行的朋友覺得奇怪,打電話也找不到人。為什麼呢?原來他在赴機場的路上遇到車禍,有位少女受傷流血,情況危急,他善心一動,立刻下車施救,又親自把少女送到醫院治療,因此趕不上搭機時間,隻好重新安排。等他抵達倫敦的時候,醫學會議已經進行了一半。開完會回到台灣,他兒子卻帶著那位少女在機場接他,跟他說:“爸爸,謝謝您挽救了我們的婚姻。”

原來那個少女是他兒子追求多年的女朋友,由於女方的媽媽是被庸醫醫死的,所以他的父親恨透了醫生,一直不同意他們交往。這次女兒出了車禍,在生死一瞬間,卻又被醫生救活,僥幸沒有成為殘廢。而這個醫生恩人,偏偏又是女兒男友的父親,這一來,他就不好意思再反對下去,終於成全了這對小兒女的婚姻。那位醫生知道前因後果以後,不覺歎息道:“我當時隻想到要把那個受傷的少女救活,沒想到反而救了自己的媳婦,真是老天有眼!”

這個“老天有眼”,就是行為的因果循環。少女的母親被庸醫治死是因,引起少女父親對醫生的恨,反對少女嫁給醫生就是果;而這位醫生一念慈悲,救了少女是因,感化了女方家長,使這對小兒女婚姻圓滿是果。如同天上烏雲聚積必然降雨,地下稻禾缺水必然幹枯一樣,什麼樣的行為就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自我的行為不檢討,反而怨天尤人,這是不知佛法,是不應該的。

印度有一種製度,把人民依照尊卑不同的身份劃分成四個階級,最尊貴的一級就是婆羅門,婆羅門都是世襲的。有人問他們憑什麼能這樣?他們說:“我們生來就是婆羅門。”

佛陀提倡平等,認為每個人的尊卑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為的,本身的行為才能決定是在清涼世界享受安樂,還是在娑婆汙泥中受苦。如同一個人如果犯了惡罪,就得入監獄受刑罰,想不去都不行;如果做了好事,就會受人尊重、敬愛,想推辭都推不掉。業力就是這種“不願生,強迫其生;不願死,強迫其死”的力量。不但人到世間來受生是由於個人的行為業力的牽引,到了業緣終了要死的時候,不想死也由不得人。這種行為的業力維係了三世生命,在無限的時空裏生生循環不停,就像我們的影子一樣:你向前走,影子跟你前進;你後退,影子也向後轉。這種如影隨形的行為因果,在佛教裏就叫作“業”。

現在把行為業力影響我們一生的關係,作個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