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了解“空”“有”的意義(1 / 3)

佛法講求明心見性,不在形體上求,不在名相上求,必須在本體自性中見人之所不能見,明人之所不能明,要能撒手懸崖,踏破虛空,才能得到大解脫、大自在,遊於諸佛畢竟空的真理境界;要了解“空”與“有”,也必須用這樣的方法。

了解“空”與“有”是求得解脫之道,但是“空”與“有”的真諦不容易理解,沒有透過精進修行,體認“空”的真正道理,所認識到的“空”是對立於“有”的假空,而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是超越有無對立的。事實上,我們世間所認識的“有”也不是真有,“空”更不是真空。譬如我們以為有自己、有他人,有山河大地、田園財產等,而這一切不過是幻相而已。又譬如你我之間好像沒有什麼東西橫梗在中間,至少表相上是“空”的;其實在我們之間充滿了肉眼所不能見的二氧化碳、微塵、水分子、電波以及肉眼所不能感覺的精神交流,如渴慕、企盼、矚望、關切等,這些實相上是“有”,隻是被人眼的盲點蒙蔽而望不見,可是它依然存在。

要了解“空”與“有”的意義,就不能在表相上打轉,要深入本心,大破大立。

以下分為三個層次來說明:

(一)“空”是什麼?“有”是什麼?

“空”,是大乘佛教無限的意義。“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諸法因緣生滅的道理,就是“空”;觀五蘊無我無我所,是“空”;知一切諸法實相之畢竟空,是“空”。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空”就是般若智慧,由此可以了悟宇宙人生各種存有的真相;“空”更是一種正見,能由現象界存有之中發覺本體空無的真諦。

《釋摩訶衍論》中曾論虛空十義,它雖然不能將不住有、不住無的空義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但在人類的語言中,可說已經說得很中肯了。所謂虛空十義,即:

1.“空”有無障礙的意思,如虛空,雖遍一切處,但絕不障礙任何一色法。

2.“空”有周遍的意思,如虛空,遍滿一切,無所不至。

3.“空”有平等的意思,如虛空,無有揀擇,於一切平等。

4.“空”有廣大的意思,如虛空,廣大、無限、無際。

5.“空”有無形相的意思,如虛空,無有形狀相貌。

6.“空”有清淨的意思,如虛空,恒常清淨,無有垢染塵累。

7.“空”有不動的意思,如虛空,恒常寂止,離一切生滅成壞之相。

8.“空”有絕對否定的意思,把一切有限量的事理徹底否定、消滅。

9.“空”有空空的意思,徹底否定一切自性和摧毀一切空執。

10.“空”有不可得的意思,如虛空,不可取得,不可捕捉。

這虛空十義,雖未必能盡述“空”的真義,但對空性的主要性質,確已作了生動的描繪。

有人說:“空是佛教的X光。”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因為宇宙世間的任何一樣東西,都要經過空的X光加以透視,然後才能體認它的本來真相。一般人所以不能如實地體認萬有諸法,就是因為不能透過空性認識諸法,妄執為實有,有了實有的妄執,又如何能認識諸法的本性呢?

“空”是什麼?我們可以說,空就是“0”,0本身什麼都沒有,但若將0放在1的後麵,則成為“10”;若將0放在10的後麵,則成為“100”;放在100的後麵,則變成“1000”……可以無限地增加至天文數字。由此可知,一個“0”,你說它沒有用,它卻能生起大作用。“空”也是如此,空好似什麼都沒有,其實,它在宇宙世間,並且能包含萬有。

“空”是什麼?我們可以再說:空是數學中的“X”——未知數,它能代表很多的數字。

“空”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空,因為空是人生之本,是宇宙之體,而阿彌陀佛是真理,真理是阿彌陀佛,所以說空是阿彌陀佛。平常佛教徒經常嘴邊都掛著一句阿彌陀佛,看到小孩子跌倒了,“哎呀!阿彌陀佛!”表示同情、關心。有人送給你東西,“阿彌陀佛!”表示謝謝。一句阿彌陀佛可以代表一切言詞,空亦如此,能包括一切。如袋子空了,能裝東西;肚子空了,能裝食物;心空了,能容真理。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這就是空有不礙的無限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