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企業界除了專業技能外,語文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環。各種語文的使用,以英語占大部分,根據統計,目前全球有3/4的郵件和電報是以英語發出,80%的計算機存儲數據是使用英文。其次,學習漢語、日語的外國人,也逐漸增加。現在一般學校已普遍設有多種語言的學習,基督教傳教士到各地傳教,經常使用當地方言傳教,日本人習慣用小耳朵同步翻譯各種語文,乃至一般會議上也有立即翻譯的設置,這些都是講求“語文現代化”的實例。可見在國際交流間,語文所占的重要地位。
佛陀時代,印度的語言(包括方言)有220多種,主要的語言有13種。所謂“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陀也應用多種語言傳法。佛涅槃後,第一次的聖典結集,大多采用混成的俗語,以期佛法的流傳能夠普遍化,後來,也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古印度的雅語——梵文,所以近世在尼泊爾、高昌、於闐等地,因而發掘到若幹的梵文佛典。中國的翻譯家中,竺法護通達30大國語言,鳩摩羅什、玄奘大師等,皆因通達多種語言,才能譯如此浩瀚的經文。
當今由於現代人的努力,多種語言的佛教書籍紛紛出版,如英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北印度語、孟加拉國語等等,佛教的經論也以多種語言表達,如《法華經》《大唐西域記》《大乘起信論》等;甚至經典的語體化也漸漸普遍。更有人計劃性地把藏經、大辭典譯成英文。
語言,在佛法上的功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佛教學者必須具備梵、巴、藏、英、日等語言,才能尋根究源佛陀的遺教,如我們熟知的麥克雷教授、水穀幸正教授等,皆具備多國語言的能力;布教師如能通達國際語言,教義才能傳布到他國領域,如日本鈴木大拙的禪法,能在西方盛行,是因為他具備英語傳教能力所致;基督教能在台灣本地傳播二三百年的曆史,也是由於該教宗教師具有漢語能力。
因此,希望我們佛教的經典未來,能全部語體化、有聲化、電子化、彩色化,以期普遍流傳。尤其佛弟子要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如果從小即給予訓練,具備多種語言的才能,將來傳教說法,才能使佛教進入世界化的新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