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每個人不是靠別人給我們財富,給我們救濟,而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生存。所以,人要有進取的精神。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是最典型具有人間進取精神的聖者。他自成道後,從托缽、乞食、遊行於摩揭陀國、憍薩彌羅國之間傳教、說法、度眾生,無一不是他進取精神的表征。
曆代的佛弟子也是如此,富樓那尊者不怕生命危險到蠻荒的輸盧那國傳教;迦旃延尊者為護正法,常與外道論議;阿那律尊者因精進而失明,也因精進得天眼;阿難尊者到牢獄營救被囚困的頻婆娑羅王;目犍連尊者到地獄救度苦難的母親。由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知道:佛教重視濟苦的發心及進取的精神。
東晉的法顯、唐代的玄奘等大師,渡沙河、越蔥嶺,為了求法遠赴印度取經,雖備受艱厄困頓,終以誓死不歸的決心,取經東還。1500年前,慧深法師為了弘傳佛法而無視艱險,遠渡重洋,不但創下發現美洲的紀錄,更成為美洲佛教的濫觴。
唐朝鑒真大師,深感佛法應興隆於有緣之國,以舍我其誰的決心,到日本弘傳戒律。經6次東渡,11年的顛沛流離,最後雖雙目失明,仍以66歲的高齡,遠渡至日本興建戒壇。唐朝智實大師因不滿太宗下詔道士位列僧前,表奏極力諫止,遭罪受杖,義無反顧。由於曆代高僧大德的積極進取、護教,佛教方能迭經天災法難而屹立不搖,流傳至今。佛法要落實人間,才有存在的價值,若要佛教興隆,利樂有情,唯有積極進取方能成其效。
在美國時,曾有一位教授對我說:佛教隻有忍讓、後退的觀念,但在美國的文化裏,都是要人向前推進。我自覺很遺憾,一般人提到中國的佛教,給他們的觀念就是保守、落伍、消極、悲觀、厭世。可能中國佛教徒對菩薩修行的六度中的“忍”字有所誤解,以為什麼事都不要計較,要忍讓、要後退。我們應該重新為“忍”下定義。忍,它不隻是忍讓、後退的消極,它具有積極向前的精神,忍是能承擔,忍是能化解、能處理。降魔時需要忍,犧牲奉獻時需要忍,從忍中智慧才能增長,從忍中功德才能增加,從忍中我執才能去除。所以,我們提倡佛教要有進取精神,要有堅忍的力量,去推行大慈、大行、大智、大願的精神,佛教才能發展、弘傳開來。
例如佛教重視修行,如果要修行,就必須與我們的自私、煩惱作戰,沒有進取的作戰勇氣,又如何能消滅煩惱魔軍?要弘法,如果不能以進取之心,不斷汲取新知,又如何能應世所需,為人所接受?佛教要興隆,如果沒有積極進取的護教之心,又如何能排除邪見?如何能生起“聞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的宗教熱誠?因此,我們呼籲:今後佛教徒要有進取佛道、菩薩道的精神,對於佛法事業、度眾、修行,都應具有進取的熱誠。甚至現代的知識、現代的方法、現代的思想,都應該認真學習,努力進取而加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