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有樂觀喜悅的說理(1 / 1)

佛教傳統講經的方法,一開始就把經中對苦、空、無常等世間實相的分析,照本宣科地講說。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佛陀所說的三法印。但是,在當今說法布教時,要懂得應用善巧方便。

佛教為什麼說苦?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苦是人間的現象,但非我們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要脫離苦惱、尋求快樂。許多人講“空”,“天也空,地也空,四大皆空、一切皆空……”讓大家聽了很害怕,覺得什麼都沒有了。其實,“空”是建設“有”的,隻是一般人不了解。空有空的內容,在空的裏麵才能擁有宇宙的一切,不空的話,就什麼都沒有。真“空”生妙“有”,我們先有“妙有”,才能入空;先建設現實“有”的世界,從“有”的真實中,方能體驗“空”的智慧。

有些佛教人士說法,常常否定人間現實的需要。例如談到金錢,就說“黃金是毒蛇”;談到夫妻,都是“不是冤家不聚頭”;講到兒女,是“一群討債鬼”;論及世間,凡事都是無常的……一般人聽到這些,會懷疑到底他擁有什麼?圍繞在他的四周,都是毒蛇、冤家、討債鬼、隨時會幻滅的一切,多可怕的人生。

事實上,佛教並非全盤否定金錢,對於取之有道的錢,稱為“淨財”。淨財可以推動各種事業發展,使社會安和樂利。妻子兒女、親戚眷屬,隻要彼此尊重、互敬、互諒,可以成為道友法侶,建設和樂的佛化家庭。因為世間是無常,一切都不停地變化,在變化中,壞的才能變成好的,惡的才能變成善的,凡夫也才能成為聖人。不要把出世的思想,加諸每一位佛教徒身上,讓他們有消極、厭世的想法,我們應該用樂觀、喜悅的佛教,來增進他們的幸福、增進他們的道德、慈悲,使他們的生活更美滿,這才是佛陀真正示教的真諦。

通常在寺廟裏,都會供奉一尊笑口常開的彌勒菩薩,又稱為“歡喜佛”,隻要一進山門,他就把歡喜帶給你。佛經中記載:佛陀說法時,大眾同聲“願樂欲聞”,最後是“歡喜踴躍,信受奉行”,這也是提倡要有法樂、禪悅。佛教中菩薩的修行,俱證人我二空,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生喜悅,就稱為“歡喜地菩薩”。另外還有所謂金剛喜菩薩、禪悅藏菩薩。可見佛教是提倡喜樂的宗教,從自身輕安的法喜,到自他二利的禪悅法喜。

如果佛門很苦,一切皆空,什麼都沒有,就沒有人願意信仰了。常有人說:“佛光山地上鋪地氈,屋裏裝設冷氣,外表建築金碧輝煌,佛教怎能如此做呢?”其實,經典提到西方極樂淨土、東方琉璃世界,都是城闕樓閣、軒窗羅網、黃金鋪地、七寶所成,大家無不歡喜向往。佛教徒天天念佛,念了幾十年,就是想要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建設的極樂世界,為什麼要到死後才享受?在世的時候,為什麼不要這些東西呢?佛光山的莊嚴,是希望來山者,能由此體會淨土的喜樂,進而對三寶生起信心。

我認為現代的佛教,不但是進取的,給人幸福、快樂的,也讓人歡喜、有希望的。所以,佛光山的性格就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今後,現代佛教唯有建設喜樂的觀念,建設幸福快樂的佛教,佛教的信徒才會增加,佛教才能綿延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