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以來的佛教非常衰微,為什麼?主要是由於佛教徒沒有慈悲、沒有智慧、沒有願力、沒有功行。佛教在中國大陸有四大名山,代表四大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的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薩,代表智慧;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代表願力;四川峨嵋山普賢菩薩,代表功行、修行。中國佛教徒喜歡朝山禮拜四大菩薩,主要也是向往、學習悲智願行的精神。但是每次朝山以後,悲智願行仍然留在山上,沒有把它帶入自己的心裏,以至於佛教徒的生活裏沒有悲智願行,沒有佛教。佛教會衰微,就是佛教徒沒有“佛”的“教”,沒有學習佛陀教化眾生的慈悲,缺乏佛陀深入真理的智慧,也沒有濟苦的願力,缺乏去苦得樂的行為。
東方有一句諺語:“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為何能深入每一個家庭?因為觀音慈悲、莊嚴,聞聲救苦救難,是每個人心目中的保姆。阿彌陀佛又為何能為人所稱歎?因為如來的四十八大願,願願皆是為了濟度眾生往生極樂。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心,累劫以來,是世人黑暗中的明燈。文殊菩薩的智慧,是世人去除煩惱,體悟實相的慧劍。普賢菩薩的實踐,更是進入菩提大道,建設幸福淨土,不可缺少的原動力。
這四種性格,其實是互相含攝,缺一不可的,有悲心無願力,悲心不易長久;有願力而無智慧,則成愚行;有智慧而無實踐,也隻是空談。
現在的佛教界,不管出世或入世,各有兩種現象:講入世的人,有的太過於入世,總在名利上討生活,在人情上攀緣,這種人太過世俗化,離佛道已遠。另一種人雖有慈心悲願,卻沒有智慧遠見去思考佛教深層的前途問題,隻是胡搞活動,不能真正把握佛教的何去何從。講出世的人,一種太過於出世,隻知道趕快參禪悟道、念佛往生,把眾生丟在一邊,這種人是借修行而自修,與佛教的人間性格背道而馳。另一種人口口聲聲清淨無為、無欲無貪,其實心懷嫉妒、自我標榜,這種人隻是借修行之名而懶惰,實是佛教中的焦芽敗種。
現代的佛教徒,在複興佛教、普濟群生的前提下,應以觀音的慈悲,給眾生方便,為眾生服務;以文殊的智慧,引導眾生走出迷途,獲得光明;以地藏的願力,使佛法進入每個家庭裏,傳遍世界每個角落;以普賢的功行,契理契機,隨順眾生,行難行能行之事。而在四大菩薩中,隻有地藏菩薩是出家的僧相,其他都以在家菩薩的形相示現,意思是,現代佛教今後還要靠具備大乘佛教精神的在家信徒,廣行菩薩道,建設現代佛教。
如何建設現代佛教?我們認為應學習佛行,學菩薩行,以人間進取的精神,來建設佛教;以樂觀喜悅的說理,觀機逗教,使眾生同沾法益,悟佛知見;以資生利眾的事業,恒順眾生的需求;以悲智願行的性格,落實人間,使人間社會臻於至善至美的境界。
1990年12月28日講於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