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鐵牛打鐵鋪(1 / 2)

自從登陸上岸,江濤經曆了從風餐露宿茹毛飲血到蓬牖茅椽刀耕火種的文明蛻變,幾個月走過了人類幾萬年才走完的漫漫長路,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盜取鄭老伯火種的那天,站在山頂,他就遠遠望見了東邊的那座城,他覺得人其實離不開城。

現在他還曉得了那座城的名字,叫蘭州,還有一個更加璀璨的名字——金城。江濤更喜歡 “金城”這個名字,因為它更具誘惑,是那般金光耀眼,熠熠發光!

江濤穿著允兒做的新草履,騎的仍舊是那頭小毛驢。好久沒騎過驢子了,他似乎有點恐高,而且驢子總是低頭,想迫使騎在自己背上的人從前麵溜下去。

江濤死死地拽住驢子的鬃毛,拉緊韁繩,夾緊兩腿。

再看鄭老伯,戴上他那頂自己編織的闊沿草帽,從容地騎在驢背上,長須飄飄。要不是後麵還搭著兩大捆柴火,還真有點仙風道骨的意思了。

沿著蜿蜒曲折的小路,終於繞出了山岔,天地豁然開朗。

放眼望去,一片戈壁灘塗,稀稀落落點綴著些耐寒的草和灌木,人和牲畜踩出的印痕交錯相通,網狀延伸,曲曲折折通向遠處。

江濤不禁想到了一句話:“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是誰的名言呢?他竟一時想不起來。行走在大唐的小路上,這種感覺還真妙不可言。

大約走了一個時辰,一座小城郭的輪廓清晰地躍出了地平。

天哪,這種三維立體的畫麵感不是以前在遊戲中才有的嗎?現在自己竟然身臨其境了。

漸走漸近。厚重的城垣,高矗的城墩,巍然的城門,守城的士卒,守卒的兵器,越來越清晰。

城門前東西通向的大道上,車水馬龍,駝鈴悠悠。

東土西域的人,膚色迥異,奇裝異服,南腔北調,高昂低徊,彙成了一股江濤從來沒有見過的洪流。

他和鄭老伯騎著毛驢,裹挾其中,緩緩移動。

“哈來(意思是‘下來’),哈來,拿出通關文牒!”

“幹嘛的?打開包裹看看!”

“請問大人,去長安走哪條道?”

“看,那邊有路牌,可走狄道、渭州一路!”

……

進城的,過路的,南來北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仿佛大家約好了,都要到哪兒去趕集似的。

老伯從毛驢背上下來,江濤也牽上毛驢,二人一前一後向城門走去。

城門朝南,猶如一座大鼎,穩踞城牆中間。左右打量,黃土築就的門墩猶如鼎足,拱形門洞幽暗深沉。

刻有篆體“金城”二字的石塊深嵌其上,字跡經風雨侵蝕,棱角已有些模糊,盡顯歲月滄桑。兩扇大木門笨重結實,兩根粗壯的鐵鏈斜拽著放下來的吊橋。

城壕下波光粼粼,倒映著城牆城垛。

抬頭處,隻見“大鼎”之上,隻有一層門樓。青磚牆墩,泥皮土牆,比想象中的要粗陋得多。但模樣如此逼真,風格簡樸雄渾,與它的背景——戈壁黃河,搭配得恰到好處。

“進城的,快走,快走!”

江濤心中覺得有些不踏實,因為他總覺得守卒瞄上了他。

老伯轉身對江濤示意:“剛公子,隻管跟著我大大方方走就是,別左顧右盼。”

“你,幹嘛的?”

“噢,大人,我們一噠的。”老伯趕忙向守卒解釋。

“走,快走,後麵的人跟緊!”

江濤拽著毛驢,快走幾步,進了城門,好奇地問:

“這城大嗎,老伯?”

“沒多大,五六裏見方吧,也就千餘戶人家。不過,這城在前朝可是總管府,人多著哩!”

“噢,這城裏怎麼沒有商鋪?”

“這邊是民坊,市坊還在前頭哩。市有東坊和西坊,西坊多是酒肆客棧,還有些胡人商鋪。咱再往前走一裏左拐,就是東坊。先到那噠,我把把你帶到鐵匠鋪,再去賣賣柴火,兌點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