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南山學堂(二)(1 / 2)

“鄭大爺,我想找允兒幫個忙,您看行不?”

村裏的周嬸從袖筒裏扯出一塊皺皺巴巴的麻紙。

“他周嬸,你說幫忙?允兒一個尕女娃子能給你幫上個啥哩?”

“能,乖女能幫上。我聽燕子說了,允兒識字。我就想請允兒乖女幫我給老大寫封信。”

說著,周嬸眼淚花花,趕忙在袖子上擦了擦。

“他當兵半年了沒有音信,他爹打聽來打聽去說是去了涼州,我就想著能夠給娃娃寫封信捎過去問問就放心哩!”

“噢,是這麼個事,為爺娘的都這般,可憐天下爺娘心!”

允兒也是第一回寫信,她跑去請教了剛大哥,然後幫周嬸給兒子寫好了信。老伯一直在想當初老大去河州當兵,家裏沒人會寫信的苦腸。

燕子告訴允兒,允兒告訴江濤,燕子有個兩姨表哥名叫韓勝,家住韓家砭。韓勝自小沒了父親,母親帶著他再嫁,命比黃連還苦。可這娃嗜書如命,打死也要讀書,人稱“書蠹”。

韓勝家裏沒有幾卷書,據說他將一卷《論語》讀得爛熟,倒背如流。他還苦練書法,寫得一筆好字。

他常常一個人偷偷在水塘邊練字。沒墨,就用狗尾巴草蘸水在方磚上寫。一次被後老子發現,一腳將他踹了個狗吃屎。滾進水塘,差點沒嗆死。

有人說,照此苦練下去,他有可能會成為當今大書家歐陽率更第二。

可惜的是,世上的事往往是:有牙板的沒鍋盔,有鍋盔的沒牙板。韓勝如此好學,卻家徒四壁,後老子還極力反對他讀書,母親也無可奈何。

“剛大哥,咱們學堂收不收韓勝哩?”

“當然收,不收他這樣好學的後生,還辦學堂幹嘛?”

“那太好咧,我讓燕子捎話給她姨母!”

忙裏忙外,五六日一晃而過,南山學堂的四眼窯洞都打好了。

早晨的陽光照在窯洞門口,一片通紅。窯洞對麵不遠處,南山矗立,一場春雨過後,草兒綠茸茸的。

鐵牛的那套木匠工具用起來還不賴。下料刨光,挖鑿榫眼,削磨卯頭,對榫套卯,打釘塞楔,江濤用老伯家院子裏平日裏拾掇下的雜木,叮叮咣咣幾日,就加工成了四套方桌,各配四個方凳。

雖不是什麼名貴木材,可在匠人的手裏,常常能化腐朽為神奇。這幾套桌凳散發著木香,保持著自然的木紋,古色古香。

一家人大開眼界,讚歎不已。他們這是頭一遭見識“剛木匠”的絕活!

嶄新的窯洞,擺放著嶄新的桌凳。木香混著土香,再加上書卷氣,給人一種別樣的感受。後生們、女娃們的朗朗書聲,在南山學堂響起。

鹵水下鍋了,女娃子們照舊燒火。風匣聲響成一片打著節奏,她們咯咯的笑聲是主旋律。

南山學堂新打的窯洞裏卻幾乎聽不見,江濤抽空領著三五個大後生,圍坐在方桌旁,讀著《千字文》。

等鹽巴出鍋,江濤又帶著攢勁後生們去鏟鹽巴、抬木盆、扛鹽土,幹體力活。這時,允兒領著她手底下的七個女娃,倆人一個方凳,圍著一張桌子,開始誦讀功課。

半工半學,年輕人們既能掙到銅子,又能學到知識,大夥都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