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韓學士(七)(1 / 2)

誰也沒想到,韓勝在吏部選官考試中落榜了。

平生自命清高的窮苦書生,寧可回家種田,也不願意去做幕僚。韓勝已經下定了決心。

可是,你書讀得這麼好,這麼有才華,又如此年輕可為,就這樣無牽無掛回老家種豆南山下,恐怕也由不得你了。自打韓勝中進士那日起,朝堂裏的大佬們早就已經派人盯上他的哨了。

三日前吏部麵試,韓勝又一次鋒芒畢露,讓大人們紅了眼圈。他不僅精通諸子經傳,積累豐厚,而且文學才思機敏過人,辭辯書法更是沒得說。就連斷獄也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對我大唐普遍存在冤假錯案的問題分析得十分到位,可以說是一針見血。不僅能夠發現症結,而且還提出了具體可行的解決思路。

對於韓勝的優異表現,各位大人讚不絕口,一致認為這個年輕人雖出身貧寒但實是我大唐難得的人才。特別是中書令、麗正書院修書使張閱先生十分欣賞此生的文章說辭,力薦韓勝。

張閱大人是三朝元老,被封為燕國公。他身為中書令,說通俗點就是宰相,這可是他老人家人生第三次位極人臣。

歲月催人老,一轉眼,三十六年不見了,韶華奉獻給了大唐,而今自己已經是須發皆白的老叟了!眼前這個年輕人,讓他不禁回想起自己二十二歲那年的人生際遇。女皇武則天在洛陽南門舉行製科考試,同樣年輕氣盛的自己因過人的才思而一舉奪得策論應對第一的好成績。

從此,那個叫張閱的年輕人進入仕途,隨著大唐皇權的流轉而大起大落。三十六歲那年,張閱因對女皇忤旨不尊而被流放欽州。李唐中宗複位了,張閱熬過了人生中最為艱難的三年,罪臣得以複返朝堂,做了兵部、工部的官。

再後來,睿宗皇帝即位,在審理譙王黨羽篡位案中張閱立了大功,被睿宗皇帝任命為李隆基的侍讀。不久,進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宰相。

好景不長,張說因不肯阿附太平公主,被罷去相位。開元元年,當今聖上誅殺太平公主,驪山演兵,打算重用同州刺史姚崇為相。他張閱與姚崇素不相和,因此想要壞了對手的大事,結果反讓聖上察覺,最終一貶再貶。

走南闖北,在地方爬摸滾打,他張閱又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十年後他張閱得以回京,被任命為中書令,第三次做了宰輔。

去歲,聖上還設立了麗正書院,派他張閱主持工作。並招納秘書監徐堅、太常博士賀知章、監察禦史趙冬曦等文學之士,著書立說、講論文史,助我大唐文治興盛。

按理說,張閱大人看中的人,能在此次選官考試中百分百榜上有名。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咱不妨再說張閱大人的政敵宇文雲大人。他雖然暫時還算不上宰相,卻因特別的功勞而主宰了帝國的監察與財政大權,深得聖上信任。

這位宇文雲大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以勸農使的身份巡行州縣,其實是欽差大臣,手握尚方寶劍,代表聖上宣示各種優惠政策。

蘭州刺史胡生河就是在宇文雲大人巡行隴右諸州縣那會兒,在胡太太兄長京兆尹孟大人的引薦下同這位欽差大臣搭上線的。那會兒金城縣還沒有升級為蘭州,胡還隻是個小小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