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朝廷給孫本方下了死命令,要他三月之內燒出三十萬合格的城磚。誰都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可他“土行孫”偏偏領命了。
當時就有人勸他去朝廷陳情,看能否再寬限些時日。但這老孫就是頭強驢,自己認定了的事,八頭牛也拉不回來。
他說不試試怎麼能知道仨月燒得出燒不出城磚?說句有點狂妄的話,世上哪有他孫本方幹不成的事?他的人生信條是——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更何況,有江濤與石氏二兄弟這麼攢勁的門徒,有從將作監下屬部門甄官署選調的磚家巧匠三十人,還有從蘭州三縣抽調的精壯勞力六千。
大弟子江濤領著石氏二兄弟所做實驗,讓他們孫師父眼裏的希望變得更近更清晰。甄官署的三十巧匠個個都是磚窯邊熏出來的,他們閉眼添把柴禾就能知道灶膛裏的火苗能攛掇高,用鼻子一嗅都能嗅出磚窯裏的溫度,更不是吃素的。當然,最讓人來勁的是六千精壯勞力三日內便可集結到位。
螞蟻搬倒泰山,六千精壯勞力集結起來,舉袂成蔭揮汗成雨,幹起活來有排山倒海之勢,想想都來勁。
孫師父同徒弟江濤這麼想,可人家胡刺史才不這麼想呢。六千勞力,而且是精壯的,我的個天咣當,安全穩定、管理調度及後勤保障壓力山大哎!
胡刺史作為地方行政長官,也是責任主體,他最擔心的是苦力們出點什麼亂子。因此,在征調役夫的同時,他大老早就差人將此情況向隴右節度使做了彙報。結果節度使派五百士卒前來壓陣,駐紮金城關,臨時聽命於孔武帳下。
麥黃六月,家家戶戶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忙著搶收麥子。“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金城關前千畝屯田裏,熱氣騰騰。數百役夫麵朝黃土背朝天,光著的膀子被毒辣辣的太陽曬得黑黝黝。
已經被征調來收麥子好幾日了,眼看著自家的麥田缺少勞力收割,這些家裏的強壯勞力們心急如焚。五百士卒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這些士卒成了他們的救星。
這日下工,他們集體絕食,向孔校尉提出要連夜回家收麥子的請求,說剩下的麥子可以讓這五百士卒接著去收割,用不了一日就能完工。
孔校尉左右為難。他既替這些布衣百姓們著急,又不想壞了規矩讓那些披堅執銳的專業軍人放下刀槍下地幹活。
孔武之子孔亮已經隨娘親來到金城關軍營探望阿爺好幾日,對這裏環境大概熟悉了。孔亮是個聰明的少年,雖長得沒有阿爺那樣五大三粗膀大腰圓,卻也身材高挑眉清目秀。他著一身粗布衣裳,顯得十分精幹。
孔武打算讓他跟著三弟江濤學木匠手藝,將來混口飯吃也容易點。可沒想到這小子偏偏要當兵,像他阿爺一般手執鋼刀,駐守邊關。孔武真是那他沒法子。
孔亮見阿爺拿不定主意,便道:
“阿爺,孩兒十分理解這些莊稼漢。他們一年的希望就在這幾日,您就打發他們回去,這些新來士兵的動員工作就交給孩兒來做吧!”
孔武一聽,心說這小子真長大了,還挺會說話的。正好,我何不在這五百士卒麵前試試這臭小子的能耐?於是一臉嚴肅地說:
“亮崽,這可是你小子說的!”
“這麼說阿爺答應放這些苦力回老家了!”
孔亮激動不已,跪倒在地幫當幫當給阿爺連磕三個響頭。
孔武當即將這些農夫們遣散回家,大家夥對孔校尉千恩萬謝,感激涕零,都說孔校尉是個好軍官,他們會記住他的。
且說這五百士卒,長途行軍從狄道到金城整整步行了兩日。抵達金城關營帳時,已是人困馬乏。他們還要忙著安營紮寨,生火煮飯,在天黑前有個棲身之處。
成了孔武的人,就得吃孔武的糧餉,士卒們眼巴巴等著分吃的。孔亮悄悄告訴孔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