際上,做"活雷鋒",曆來沒有好下場。早在明朝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中國派出重兵,以慘重的犧牲,保衛了朝鮮。然而,時至今日,韓國和朝鮮的曆史書中記載得更多的,不是中國軍人的大量死亡,而是一些不守軍紀者在朝鮮的搶掠奸淫。同樣,抗美援朝過去四十年後,朝鮮人已經忘了是中國人主導了那場戰爭。在他們自己的教科書中,那場戰爭的絕對主角是在他們偉大領袖的領導下的朝鮮軍隊,中國人似乎沒幫上什麼有用的忙。我們對印度人的大度,隻換來了印度人更大的恥辱感和對中國人更深刻的仇恨。直至今日,印度人還是把中國看做最大的危脅。而中國人對印尼排華事件的一聲不吭,則更引起了東南亞各國的疑懼,他們普遍以為中國人沉默的背後,會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巨大決心。在領土問題上,中國越是示弱,別人就越是疑懼,他們不能相信一個如此巨大的國家會真的如此軟弱。中國人的"活雷鋒"行動除了讓大家不解外,並沒有換來任何好處,也沒有交下一個真心朋友。反倒是動不動把"美國的國家利益"掛在嘴邊,欠繳聯合國會費,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美國,在國際上糾集了一幫鐵杆哥們,橫行霸道,呼風喚雨。

第40節:漢城散記(1)

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否會最終走向大同。不過,從有國家起的遠古,到可以預見的將來,決定國與國之間關係走向的都會是實力原則和利益原則,而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道義"。

(五)對釣魚島問題的重新思索

領土爭端,曆來是誰先下手誰主動,土地在誰手中誰主動。這是由實力原則派生出的一條鐵的規律。中印戰爭中,雖然印度一敗塗地,但結果是印度人更牢固地控製了那片相當於三個台灣的肥美土地。除了再來一場大戰,任何人也不會相信中國人有其他辦法要回那片土地。而現在的印度軍隊與六二年已不可同日而語,再打一場戰爭,中國將付出百倍代價。在南沙諸島的爭奪中,中國軍隊趁越南南北戰爭無暇顧及而占領了其中一些島嶼。現在想來,那是何等英明的決斷。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試想北越統一後的今天,中國再想占領這些島嶼,將付出多麼大的犧牲。而現在,越南除了把那些島嶼畫在地圖上過過嘴癮,又有什麼辦法呢?獨島之爭就是一個最好的啟示。如果當初我們像韓國人占領獨島一樣果斷占有釣魚島,日本人也隻能像在獨島問題上一樣,發發抗議,喊喊口號罷了,何至於今日,這個小島成為全民族的傷口。

事實上,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人的策略比我們高明得太多。日本人放任那些右翼分子上島進行瘋狂表演,在"民主、自由"的招牌下縱容他們在島上建立燈塔、木旗、石碑、神柱乃至簡易機場來宣示主權,進行實際占有。然後日本政府再從占有者手中進行租借,神不知鬼不覺地實行了軍事占領。

而中國呢,一開始是自己主動退到了中線,宣布擱置爭議,實際上就是示弱。然後在日本人並不與你同樣"擱置"的時候,遲遲不敢采取果斷措施,而是滿足於連篇累牘地發表我們的曆史證據,發展到最後連日本人都承認了:對,這個島是你們先發現的,可是現在在我手裏,你用嘴是奪不去的。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中國政府嚴厲禁止民間保釣行動。從晚清以來形成的固定思維讓李鴻章的幽靈一直盤繞在中國外交決策者腦海。別惹人家!顧全大局!可惜的是,人家並不顧全大局。人家做的是實實在在的功夫,我們品嚐到的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不斷品嚐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