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台灣人的這種政論風格還會繼續一段時間。從長時間的威權統治下解脫出來,物極必反的"反威權"的心態正盛。長時間不許開口後,"嘴癮"現在正濃。這也是台灣議會打架風盛行,"政治亂象"不斷的一個原因吧!
十、陳水扁和馬英九\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在台北,我遇到的學者對陳水扁都沒有好感。人們普遍認為,他不過是一個權力狂,為了謀取選票不擇手段。
不過,在高雄,到火車站接我的司機卻激烈地為陳水扁辯護。這位司機說,所謂陳水扁的貪腐案,性質和馬英九的特支費案是一樣的,都是製度上出的問題。在這些特別經費,大家原來都誤以為是津貼性質的,所以才會用於個人消費上。
談到禮券案,他說,禮尚往來嘛,朋友要送陳淑真東西,又不知道她喜歡什麼,就送些禮券啦。
我問他,陳水扁任內,經濟發展乏善可陳,民生領域問題很多,這總是他的敗筆吧?
他說,經濟問題啊,他有許多想法,做不到啊!國民黨在國會和他搗亂啊!
我說,國民黨控製國會,是陳水扁第二個任期內的事。第一個任期,國會是聽他的啊!
司機想了想,說,陳水扁剛上台那陣,基層權力還不在民進黨手裏,他想做事,做不了啊!
似乎陳水扁毫無過錯,所有的問題,都是環境和他人造成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深綠的典型心態。
台灣的政治地圖是北藍南綠。收入高、教育高的人集中於北部,他們認為國民黨是一個有執政經驗的成熟大黨,而民進黨從上層到下層,素質都很差,除了搞選舉,一無所能。一位教授曾這樣和我說:"陳水扁,不過就是一個本科生嘛!"
"兩低一高"的農民、"本省人",南部居多。"年齡高,學曆低,收入低",他們是民進黨的主要支持者。他們堅定地認為,民進黨是從民眾中出來的,是和民眾心連心的。他們認為,台灣的困境,都是因為大陸的"打壓"才造成的。民進黨要搞台獨,要製憲,都是基於"台灣人"的根本利益。而那些國民黨的外省領袖,關鍵時刻,是有可能"出賣台灣"的。
政大的一位教授曾不屑地說:"民進黨執政這麼些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最受傷害的就是支持民進黨的人。可是,他們還是聽信陳水扁的。為什麼?因為他們沒長腦子,沒有分辨利害的理性,隻會受意識形態催眠。"
民進黨搞民粹主義,搞族群分裂,盡顯民主的弱點與漏洞,這是我接觸的台灣學者對台灣式民主的普遍看法。誰掌握了用意識形態迷惑老百姓的技巧,誰就可以獲勝。他們說,這種讓人無可奈何的"台灣式的民主"讓他們對政治不想過問。然而,即使如此,他們也認為,民主畢竟也有收獲。畢竟,一切都被放在了陽光下。畢竟,他們相信,台灣人交了學費後,總會明白過來。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的運作,是要付出時間和代價的。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台灣的學者大多數對以清廉自持的馬英九也沒有什麼好感。政大的那位教授就說,馬英九才具平平。如果做一個大學教授,或者是一個律師,會做得很好。可是搞政治,他缺乏魄力,也缺乏手腕。台灣需要的是蔣經國那樣有大心胸的領導人。至於王金平,隻不過是一個政客,而不是政治家。
另一位學者則說得更極端。他說,國民黨是一個帶有濃厚封建氣息的政黨,他們的領導人,是要靠上一代提拔的。馬英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