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段(2 / 3)

聰明的李由馬上走過來,弓下`身子,兩隻手按在膝蓋上,回頭說:“爹,別找了!這裏!”

李斯馬上明白了,一邊暗讚李由,一邊把布片鋪在李由的後背上,沉吟了一下,奮筆疾書。

誰也不會想到,流傳千古的《諫逐客書》,竟然寫在了睡衣上,更是在李由的後背上完成的。

第二章 諫逐客書

李斯在兒子李由的背上寫完了奏疏,找出一個銅製封套,把奏疏卷好,塞進了封套裏,還用泥把口封好。然後正色囑咐李由:“記住,一定要親手交到蒙毅的手裏,請蒙恬將軍交給秦王!”

李由本來一直都在嘻嘻哈哈,看著父親的臉色,也不再嬉鬧,鄭重地點點頭,把封套放進懷裏,雙手握了握母親的手,不管母親仆仆落落掉下來的眼淚,騎上一批快馬,向城裏奔去。

李斯把妻子和李瞻攬在懷裏,望向李由遠去的方向,堅毅的眼神也有些潮濕。

嬴政一直心情很不好。早朝上的官員少了一大半。

昌平君上奏,要求重新安排人手。嬴政搖了搖頭,退朝了。

回到上書房,嬴政百無聊賴,要處理公務,可是卻沒有幾案旁邊,卻沒有一捆奏疏。嬴政喊來王綰詢問,王綰答道:

“啟奏大王,現在沒有任何奏章,眼下的公務隻有一件,就是補齊官吏空缺,盡快使各個官署恢複運轉。”

嬴政大驚失色:“怎麼?難道各個官署已經癱瘓了不成?”

王綰回稟道:“秦國官員,三四成來自六國;秦國吏員,七八成是六國人士;逐客令下,六國人士全部被驅逐出秦國,鹹陽各官署都成了瘸子瞎子,公務大多癱瘓,許多事亂得連個頭緒都沒處打問了。”

嬴政不敢相信,秦國之內有這麼多的六國人士嗎?

仔細一想,可不是。百年以來,秦國從來都是設法吸引六國人士入秦。山東六國的士農工商官,隻要入秦,定居也好,客居也好,一律當做上賓對待。除了商旅,進入秦國的士農工官,絕大部分都成了定居秦國各地的新秦人。除了農夫,入秦的山東人士大都是能事能文,他們大多來自已經滅亡了的昔日的文明風華之邦,譬如魯國、宋國、衛國、越國、吳國、薛國、唐國、陳國等。這些人進入秦國,大才名士雖少,能事幹員卻極多,他們奮發事功,不入軍旅便入仕途,多年來大多已經成為秦國官署的主事大吏。老秦人耕戰為本,不是農夫工匠,便是軍旅士卒,識文斷字而能成為精幹吏員者很少,而新秦人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

王綰又說道:“臣大體統計了一番:百年以來,入秦的山東人士已經超過兩百三十多萬,幾乎占秦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如蒙氏家族已經繁衍三代以上者,便有一萬餘戶;秦國官署的全部官吏,共有一萬六千餘人,若再算上軍中頭目,大體是兩萬三五千人,其中山東人士占了一大半,僅僅是客卿李斯這般當世入秦者,至少也在五七千人……”

嬴政被這樣的數字驚呆了。聯想到逐客令逐走這些人給秦國帶來的影響,嬴政覺得有點後怕……

正在這時,將軍蒙恬求見。

蒙恬和嬴政年紀相仿,兩人互相看著對方長大,接觸的機會也很多,即使君臣,又是朋友,有時候,蒙恬還會幽默一把,逗得嬴政哈哈大笑。ω本ω作ω品ω由ω思ω兔ω在ω線ω閱ω讀ω網ω友ω整ω理ω上ω傳ω

但是現在,蒙恬麵色沉冷,凝結成冰。他默默地從衣袖裏拿出了李斯的奏疏,說道:“這是李斯緊急送到我府的密件,說明要我親交秦王;當時我不在鹹陽,我弟蒙毅連夜送到河東軍營;我沒有打開,兼程趕回鹹陽,做一回信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