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中又是安靜得可怕。
蒙恬的心情好了很多,他湊上前去,表情負責的問嬴政:“大王,這逐客令,要廢除嗎?”
嬴政別開頭不看他,也不言語。
蒙恬又轉了過去,繼續把臉湊近:“大王?”
嬴政本來不好意思說廢除,堂堂一個秦王,說話出爾反爾,有點不好意思。
但是他又拿蒙恬沒辦法,憋著的臉終於“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廢除?我如何向王室交代?等李斯回來給我想辦法!”
蒙恬有點不愛聽:“一國之王,何須向王室交待?!王室應該考慮怎樣向大王交待才是!”
嬴政心中一動。
第三章 柳暗花明
李斯的《諫逐客書》一下子打動了嬴政。
如果你說這是李斯的文采好,筆下功夫了得,我隻能說,你隻說對了一小半。
屈原的文采如何?被楚懷王猜忌疏遠而作《離騷》,卻仍然免不了葬身汨羅江;李白的詩才怎樣?《與韓荊州朝宗書》氣勢超絕,還不是對牛彈琴;曹植的《求自試表》讀來泫然出涕,結果泥牛入海,終生不被錄用;韓愈的《論佛骨表》,激昂慷慨,卻差點把命搭上。
所以,文章再好,看文章的人不喜歡,也是白搭。
李斯高就高在,他不說自己的委屈,不說被逐的六國之人的委屈,隻是設身處地的站在嬴政的立場上,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你大秦國不要六國的人給你效命,那你聽不聽六國的歌?看不看六國的古玩?玩不玩六國的女人(沒這麼直接)?最終,你要不要六國的土地?還說要做什麼萬王之王,要統一六國,你把大家都趕回六國,你這樣不是把士兵都分發給六國,把金銀錢財都分給六國嗎?這樣下去,還會有哪位能人誌士願意來秦國效力?豈不是失盡天下之心?
嬴政後悔沒有在逐客令發出以前和李斯商量一下,可是自己那時候就像瘋了一樣…..看來自己的確要學會控製一下自己的情緒。二十三年了,自己還是不成熟,以為自己的自製能力很好,還常常為此暗暗得意,沒想到,還是在倉促之中做下了傻事。
嬴政這樣自責著,他卻不知道,母親帶給自己的影響居然是一生也抹不掉的。
任他怎樣修煉都抹不掉的。
李斯終於回到了嬴政的麵前。
嬴政上前拉住李斯的手,說道:“卿家,受苦了!”
李斯感動得熱淚盈眶,本來心裏還有太多的狐疑和猜測,嬴政一句話就讓他釋然了。他不敢回握嬴政的手,隻是那樣幸福而緊張的被嬴政握著。
嬴政拉著李斯坐下,說道:“卿家的奏疏中有一句話,是‘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寡人總覺的卿家其中有未盡之言,能否說明?”
李斯暗暗佩服嬴政的洞察力。
李斯知道,這樣的逐客風波,定然不是嬴政自己的主意,定然是宗室所為。李斯暗暗心寒:當初成蟜之亂時,如不是自己求情,還不知有沒有你們的命在,現在時過境遷,竟然以德報怨?!
這些,讓李斯堅定了信心,把自己要說的都說出來。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到現在了,還怕什麼呢?
李斯說道:“李斯想,驅逐外客,得利之人無外乎六國和王室宗親。六國做不到逐客,隻有宗室能做到了。”
嬴政沒有反應。
李斯也沒想等嬴政的反應,繼續說道:“宗室以為,自己是主人,而外客是外人,可以召之即來,揮之責去。但是大王可曾想過,外客回到六國,一旦被六國所用,一定會與秦國為敵。到時候,山東六國聯合起來與秦國為敵,合縱之法成,秦國必然處於危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