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段(2 / 3)

大家山呼萬歲,贏政擺手繼續說道:“鄭國建渠有功,涇水河渠自今日起,更名鄭國渠。”

以自己的名字為河渠命名,鄭國老淚縱橫,叩頭謝恩。沒有什麼比這樣的獎賞更讓他高興的了。

第一章 滅韓!

內亂盡除,還有鄭國這樣的人才從事基礎設施建設,抵抗天災,大秦國四海升平,一片繁榮。

恩,是時候衝出秦國,走向世界了。

當李斯向贏政提出這一口號時,贏政卻出乎意料的冷靜。

“請卿家獻策。”意思就是,你給個大致方案先。

李斯說道:“臣請先攻韓國。”

“哦?”

“韓國與我大秦緊緊相鄰,拿下韓國,舉手之勞。這樣,可以輕易震懾住其他五國,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不出半月,那五國必定爭相割地求和,大秦愈強,五國愈弱,再攻打起來就容易多了。”

贏政搖搖頭:“我的想法與卿家相反。

“韓國說是韓國,實際上卻更像是為大秦的一個附屬。多年來,他們從來都沒少了朝貢和孝敬,這樣還先打他,恐怕隻會讓其他五國相互勾結,背水一戰。

“我們可以從最強大的趙國開始。攻打下韓國隻會讓他們害怕,攻打下趙國卻可以讓他們聞風喪膽!到時候,我們乘勝追擊,必然一舉拿下六國!”

贏政雖然提出了和自己不同的觀點,但是李斯很高興,他看見了贏政的成長。盡管如此,李斯對贏政的想法並不認同:誰知道其他五國聞風喪膽以後,是因為害怕而討好秦國,Qī.shū.ωǎng.還是聯合起來,一起對抗秦國呢。

李斯終於想到了一個更好的辦法。

李斯說:“吾王說得沒錯。但是六國之中,趙國最強,攻打趙國絕非一日之功。李斯想到一個辦法:

“我們可以假稱要攻打韓國,張揚的天下皆知。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觀察其他五國的動靜。如果其他五國隻求自保卻不敢行動,那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滅掉韓國;如果其他五國要聯合起來救韓國,我們就抓住那個主謀之國,給他一個迎頭痛擊。這樣對六國的心理影響一定更大。”

李斯這個辦法,其實現在某些國家也使用過。就是聲名自己要打誰,要製裁誰,看看大家的反應,看看誰和自己站在一起,誰又站在自己的對立麵。這是一個試探的好方法。

贏政立刻眼睛一亮,大讚李斯這個辦法周到。

馬上,李斯在六國的耳目把消息傳了出去:秦國要攻打韓國了!不僅是要占地,而是要滅掉韓國!吞並韓國!

一時間,好像是幾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池水,一下子蕩開了無數的漣漪。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六國立刻開了鍋。

首先最擔心的當然是韓國。

韓國和燕國是弱國,可韓國最倒黴,偏偏和最強盛的秦國緊緊相鄰。秦國一不高興就會來欺負她一下,而她隻能像個受氣的小媳婦一樣忍辱負重,還要陪著笑臉,生怕惹惱了秦國。這還不算,三十多年來,韓國割地賠款進貢,能使的招都使了,這才想出了曆史上最失敗的間諜活動:派鄭國去秦國修建水渠,使秦國沒有精力攻打自己。

千算萬算,到最後秦國還是拉下了臉,要一舉滅了自己。全國上下人心惶惶。

當時的韓國國君是韓王安。

韓王安聽說了這個消息,馬上召集王公大臣商量對策,大家麵對強大的秦國也是一籌莫展,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嘛!要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給韓王安分析對抗必敗的理由,最終得出一致的結論: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