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也給滅了。
到贏政二十五年,六國之中就隻剩齊國一枝獨秀了。
贏政一直不動齊國,是因為齊國是李斯離間之計的典範之國,上至王族宰相,下至使者賓客,無一不被秦國的金錢攻勢打敗,成了秦國的說客。齊王建本來就是個沒有主見的人,既然大家都這麼說,也樂得清閑,專心事秦,不備攻戰。
但是,小羊作了惡狼的朋友是沒有好下場的,早晚惡狼吃光了羊群會來吃你這最後一隻。秦國雖然是虎狼之國,卻也知道披上羊皮再和小羊商量:秦王政願意封賞齊王建五百裏之地,以免卻戰爭之災,塗炭生靈。齊王建經不起大家的鼓動,開門納秦。齊國就此滅亡。
秦王沒有失信於人,封賞了齊王建五百裏土地,可是這五百裏土地卻是在太行山間的共城,四圍皆是鬆柏樹木,荒無人煙。不數日,齊王建被餓死
就這樣,不管秦國的鐵蹄下沾染了多少血腥,天下統一,贏政終於成了萬王之王。
此時的李斯,雖然幫助贏政贏得了天下,卻也從三十一歲的大好青年,變成了五十六歲的老翁。還在李斯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還可以繼續參加革命。
終結篇 李斯之死
小時候聽故事,結局大都是“從此,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按理說,李斯的故事講到這兒,也算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如果秦國和其他帝國一樣,延續數代甚至十數代,李斯勵精圖治,幫助秦王嬴政治理國家,然後把接力棒傳到秦二世手上,李斯安養天年,後代是吃老本的富二代富三代,或者站在李斯的肩膀上有所成就,也的確沒什麼好說的了。
可是曆史不是童話,而是血腥的殺戮。
****
贏政和李斯君臣同心,建設秦王朝。
首先,贏政自稱始皇帝,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皇帝新鮮出爐。
隨後,李斯提議廢諸侯,設郡縣。這可是個得罪人的主意。
天下統一,多少皇子功臣都想分一杯羹,得到一片土地,自立為王。而李斯做為贏政的左膀右臂,必然好處多多。李斯此舉,不僅損人,而且不利己。
隻有一個人得利。
那就是秦始皇嬴政。
諸侯分封,這又走上了周天子的老路,諸侯爭相擴充勢力,自立為王,然後各王相爭,皇帝卻被架空。周天子不就是這樣死掉的嗎?殺掉周天子的,正是他們大秦國。
郡縣製卻不同。國家大權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不管你有多大的官職,隻要皇帝不爽,立刻可以換掉!
李斯提出這樣的建議,正展示了他作為一個優秀政治家的寬闊胸襟和高瞻遠矚。
而有些人卻一直誤會李斯,因為李斯的“倉鼠論”就把李斯當成了一個唯利是圖的小人,說他終其一生都隻是在想做一隻最大的倉鼠,這是對李斯的最大的誤解。
有人問我,李斯是個非常現實的人,本書開篇卻說他娶了個窮苦人的女兒做老婆,這不是太假了嗎?遊俠告訴各位,李斯去蘭陵求學的時候,已經娶妻生子,那時候的李斯自己隻是一個上蔡小吏,他能娶什麼樣的人做老婆?當上長史以後,他把家人悄無聲息的從上蔡接到鹹陽,表明了李斯既沒有劉邦的絕情,也沒有項羽的虛榮!李斯不是靠吃軟飯走到今天的,他靠的是自己的天分和胸襟!
以嬴政的聰明睿智,終其一生,對李斯信任有加,也正說明他認可了李斯先公後私的政治忠誠。
於是,秦王朝一邊放手實行君主集權的郡縣製,一邊實施其他的統一政策。
首先,統一度量衡,帝國上下采用統一的計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