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段(2 / 3)

其次,統一貨幣。

其三,統一車輛軌距,即車同軌。有人說,這有什麼用啊?通過這樣的統一,修路的時候有了一個規範,就可以計算需要多寬的路了。

其四,統一文字。中國能夠長久統一,而不是分裂為一個個獨立的小國,秦之統一文字,幾乎肯定是最有影響的因素。看看歐洲就知道,如果任由各國的文字自行演化下去,今日之中國,又將是怎樣的一幅麵貌。

接下來,就是修路了。

要想富,先修路,看來我們的老祖宗也明白這些。修路不僅關係到民生,對於戰亂時代的秦國來說尤其重要。這樣可以把所有的軍隊聚集在鹹陽,地方上隻留少量的維持治安的兵卒即可。哪裏有叛亂,軍隊可以朝發夕至,再不用四處集合兵力,耽誤寶貴的時間。

當然,修路的同時還要修障。萬裏長城就是那時候建的。

說到這兒,我必須要多說幾句。很多人都聽說過孟薑女哭長城的典故,以為秦始皇嬴政多麼慘無人道,隨便拉人去修長城。事實不是這樣的。贏政征夫修長城,征的都是罪人、亡人、商人和贅婿。罪人中還包括大量的做錯事的官吏。後代的老夫子或者良臣勸諫自己的皇帝時,張嘴就說人家秦始皇怎樣怎樣才亡了國,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把當朝皇帝做的蠢事強加到了贏政的身上,因為他們不敢明說啊,隻能說,秦始皇這麼辦過,忘了國,您可別這樣。

贏政其實是一個相當勤勉愛民的皇帝,李斯也是一個一心為國的好官。就是後來贏政老了,非要當什麼神仙,長生不老,才開始做些錯事。

贏政要長生不老,就有自稱太上老君坐下儒家弟子的江湖術士前來騙吃騙喝,連吃再帶走了之後,還說秦始皇是因為殺氣太重才得不到太上老君的仙丹的。贏政何曾吃過這個虧,江湖術士已經遠渡重洋去了一個偏僻小地建設日本國,贏政也抓不到他了,隻有一氣之下徹查江湖術士,焚書坑儒。

把它稱之為焚書坑儒,其實並不準確。東方朔和漢武帝談及此事時,也隻說秦始皇是“坑術士”,隻是越傳越亂,變成了坑儒。秦始皇兒子們的太傅都是儒家的博士,要是秦始皇決意坑儒,又怎麼會留著他們?

之後,秦王朝又開始修建阿房宮。

不要以為這是為了贏政一人享受,修建阿房宮的目的是要建一個大鹹陽。就是阿房宮修好之後,要讓全鹹陽的百姓都搬到裏麵來住,這其實是一項利民工程。贏政雖然花的是全國的銀子,但目的也是為了鹹陽百姓。而且,到贏政命喪沙丘的時候,有很多老百姓已經搬進了阿房宮的一期工程。

總之,贏政和李斯這一對最佳搭檔開始建設他們的帝國。贏政對李斯的信任也越來越甚,終於在李斯六十四歲這年,將他扶上了丞相的寶座。

李斯曾經說過,出仕不為丞相,此生虛度。現在,六十四歲的李斯終於登上了他的政治之巔。

李斯的家庭,也和蒙氏家族(蒙恬)和王氏家族(王翦)一樣,成了秦王朝最顯赫的家族。李斯之子娶的都是公主,李斯之女嫁的都是皇子,贏政和李斯就這樣結結實實的捆在了一起。

秦始皇贏政晚年甚愛出遊,半百之年的他終於經不住旅途勞頓,在沙丘病入膏肓,藥石無效。

此時贏政的身邊,隻有李斯,貼身太監趙高和一些平時侍奉贏政的宦官。

贏政發下詔書,由長子扶蘇接過他手中的接力棒,讓秦王朝千秋萬代。

應該說,贏政雖然身體不行了,頭腦還是很清楚的。自己統一六國之後,專心建設國家,又對外擴張疆土,沒少花錢。秦王朝雖然表麵上風風光光,實際上已經沒有餘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