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2 / 3)

我還發現,艾米除了故事講得很舒服,有一個寫作習慣是在描述主人公做某件事之前,把導致他/她做這件事的心理機製分析一下,有時甚至把外界環境也捎帶分析一下,這個寫作習慣隱在流暢的敘事中,一般情況下,讀者隻會因此非常理解主人公,覺得他們之所以那麼做是合乎情理的;但當你看久了,也可能會冒出這樣一個想法,咦,這個作者心眼兒挺好的,她喜愛這個主人公,也很懂得怎樣愛護她的主人公。這種感覺,讓我一顆敏[gǎn]的心很是激動了一家夥,因為現在下筆刻薄的人真是不少的。

《憨包子和小丫頭》是艾米已出版作品裏最輕鬆、最甜蜜、也最溫暖的一部。一個又一個小故事,讀來不僅覺得津津有味,也油然而生一股羨慕的心情。童年艾米、童年黃顏、黃米寶寶、蝦頭妹妹,這四個寶寶兩代人,共同的特點是個個都是在蜜罐裏泡大的,他們享受無限豐足的愛,在溫馨快樂的氛圍裏自在地成長,那樣大量的愛,大量的自由,是很多孩子錯過了的,比如我。我生在農村,媽媽在生活的重壓下難免脾氣大,怨氣多,我有時候不幸地就成了靶子,現在自己過於靦腆拘束的性格,怕就是童年時代的陰影造成的。因此我常常暗暗鼓勵自己,一定要做個超級愛孩子的媽媽,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切記切記。

可見這本書對還沒有做父母、即將做父母的人是更加值得一看的。我們做童書的編輯體會最深的,就是父母比孩子更需要"愛的教育",那些隻把孩子當作一個"小人兒",動輒認為孩子不聽話的家長,往往意識不到孩子們無論做什麼事,背後的原因常常都是可以理解、值得尊重的。如果父母強加臆測,反而會因為誤解把孩子推向誤區。其實,愛不僅僅是令人愉悅的情感,也是恒久的包容和理解。

像網友們說的那樣,在《憨包子和小丫頭》裏,正是由於父母全力去保護孩子的童真,孩子才能快樂地成長,始終保留天性裏的樂觀和率真。

看到"閨蜜"媽媽擔心地對艾米說:"你別瞎寫啊,別誤導大家呀,我們嬌慣你,你沒成壞人,那是你自成人,是我們運氣好,不是每個小孩子都慣不壞的,如果別的父母看了你寫的東西,都使勁慣小孩子,慣壞了怎麼辦",我和網友們一樣忍不住微笑,"閨蜜"媽媽不僅是個體貼女兒的好媽媽,也是一位負責任的好媽媽,但事實上,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被描述為具有童稚氣,也就是人們說的"赤子之心",這是因為他們像孩子一樣,往往帶著天真、毫無挑剔的眼光觀察世界,這樣的人擁有一顆開放的心,不容易產生成見,對自己真誠,對別人也坦然,能夠善待自己,也能夠善待別人。

我想,這也是艾園如此吸引我們的原因吧,在這裏,"碼字的以碼字為樂,看字的以看字為樂,灌水的以灌水為樂。一切順其自然,不為名,不為利,隻為開心。"(黃顏語)我不能更同意了,對我來說,這裏是我的精神樂園,在我天天為五鬥米而累得賊死的時候,這裏是一個休憩的好地方。我希望艾米黃顏一直在艾園碼下去,和大家分享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快樂,而我們知傻也會一直嗬護這塊樂土。希望時間就這樣過去……嗬嗬,我老是盼望生活可以悠閑一點,再悠閑一點,於是就展望到退休以後了:希望艾米黃顏的兒女、兒女的兒女在源源不斷的愛意中長大,知傻們也和艾米黃顏一起慢慢變老,到那時,我們都白發蒼蒼,艾園裏的一切也將成為了不起的財富,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