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們的黃米同學就在太奶奶的扶持下,一腳著地,另一腳往後伸去,上身前傾,與腿在一條水平線上,兩臂向兩邊平伸,跟身體在一條水平線上。
關於這個姿勢,如果我描繪得不清楚,就請你想象一下“泰坦尼克”號裏男女主角在船頭的那個經典普士吧 ! 我們黃米就像那個女主角一樣,伸開兩臂,隻不過一條腿是向後伸的,人不是直立的,而是在一條水平線上的。對,就是一個水平麵上的“泰坦尼克”經典普士。
米媽笑昏了,這一老一小,在表演“泰坦尼克”啊?
米爸揭秘說:“老外了吧?人家那是在表演平衡木呢,‘燕式平衡’,沒聽說過吧?虧你還吹小時候練過體操,人家太奶奶那才叫練過體操,五十年代的‘勞衛製’,人人都要通過的一些體育項目,其中就有這‘燕式平衡’ —- ”
米媽大叫:“太奶奶,你這下把我們黃米的金牌夢給打破了,平衡木是女子體操比賽項目呀 ! ”
太奶奶說:“我管它是女子的項目還是男子的項目,我兒喜歡,就是我兒的項目。”
米媽想到米爸的乒乓球啟蒙老師是太奶奶,就不再多言,人家太奶奶是有遠見之人,興許若幹年後男子體操也引進了平衡木,那我們黃米豈不就走在時代前列了嗎?
米爸慫恿說,“你把那個‘割腳背’寫到網上去,看有沒有人猜得出來是什麼 — ”
小係列
2008年11月,我們的第二個孩子艾顏出生,黃顏寫了一個小係列,講述的都是家裏人小時候的故事。
黃顏:小丫頭
在老黃的家鄉話裏,“小丫頭”就是“小女孩”“小姑娘”的意思,一般是指未婚的小女孩,比較口語化,因此比“小女孩”“小姑娘”叫得親切,是一種昵稱。
艾米做媽媽幾年了,但家裏人仍然叫她“小丫頭”,隻有在按黃米口氣說話的時候,才稱艾米“媽媽”。
老黃家鄉的昵稱習俗,不論男女,都是用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再加一個“兒”字來稱呼。但艾米的中文名字有點不中不西,如果用她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再加“兒”來稱呼她,就不怎麼順口,所以始終沒有叫開,最後大家都用了老黃的叫法,叫她“小丫頭”。
老黃叫艾米“小丫頭”,從第一次看見那滿屋子的照片時就開始了,那時隻是在心裏叫叫,但這個稱呼,從看到照片的那天起就在心裏生了根,一旦能名正言順地叫“小丫頭”了,就在嘴裏也生了根。當然,在夫妻恩愛閨房作樂的時候,也會天上地下各類名詞“渾叫”一氣,但在親朋麵前,最拿得出手的昵稱就是“小丫頭”。
小丫頭最“小丫頭”的地方,就是愛腳跟腳,腿跟腿,連晚上睡覺都跟人追。那個粘糊勁,像妹妹粘糊哥哥,像妻子粘糊丈夫,像孩子粘糊父親,像媽媽粘糊兒子,總而言之,就是讓老黃過足了一個男人想過願過的各種各樣的癮。
自從床上多了個小黃米,小丫頭睡覺就不再亂追人了。喂奶的時候,黃米是睡在父母之間的,喂完了,再搬到床的裏邊,讓爸爸隔在中間。但有時一家三口都辛苦了,喂著喂著,三個人全都睡了過去。半夜醒來看看,兒子已經自動翻成仰臥,睡成上下兩個“山”字,而小丫頭則蜷縮在床的一邊,把凡是能讓出來的地盤都讓給了兒子,自己也還睡得呼呼的。
有時黃米貪新奇,要跟奶奶睡那麼一晚兩晚,於是夫妻兩人便可以睡得隨意一些,小丫頭便又恢複了追人的睡法,有時上床的時候睡在一邊,起床的時候已經追到了床的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