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芳奶奶和艾民爺爺盡可能地教給艾米各種救生知識,能 COVER 多少就 COVER 多少,但心裏當然是希望沒有一件會用得上。沒曾想,他們教給艾米的那些知識還真的派上了用場。
有一個小故事是這樣的:還是素芳奶奶家鄉發生的事,那時的農村生產隊,有很多糞池,是專門收集各家各戶的大糞的,集中在糞池裏,過段時間就可以挑到田裏去施肥。那些大糞池,都是敞開沒蓋的,有時天氣幹燥,糞池上會結一層厚厚的幹殼,看上去很堅固,但實際上隻是虛有其表。
有一天,村裏一個小孩子追趕一隻貓,那貓跑到一個糞池邊,就踩著池裏的幹糞跑過去了,而那孩子看見貓能從上麵跑過去,以為自己也能跑過去,所以跟著追了上去,結果當然是淹死在糞池裏了。
艾民爺爺接著就給艾米講壓力、麵積和壓強的知識,說重量相等的時候,接觸麵積越大,單位麵積上受到的壓強就越小。比如在結冰的湖上,有時你躺倒在冰上不會壓破冰層,但如果你是雙腳踩在冰上的,就有可能壓破冰層掉進冰水裏,因為你的身體重量沒變,但你兩腳的麵積比你整個人的麵積小得多,冰層受到的壓強就大得多,所以就破掉了。
艾米的小腦袋裏裝滿了這些知識,經常在琢磨著怎麼樣才能運用這些知識去救個人。大家也許還記得她在“十年忽悠”裏寫過,當她聽到艾倫的那些“風流韻事”的時候,她曾想到過死,但她決定即便要死也不能自殺,而應該去舍己救人。她在外麵轉悠了一大圈,也沒找到一個救人的機會。估計她即便找到了一個救人的機會,她的本能和從小養成的習慣也會讓她盡量使用一個安全的辦法去救人,最後是救人而不舍己。
回到艾米救人的典故上來。那是她讀小學的時候,有一年寒假,她跟父母一起回到素芳奶奶的老家過春節。有一天,她跟她的一個遠房舅媽和舅媽的女兒一起出門,沿著一條基本幹涸的小河走,那條小河兩邊都幹掉了,河底的泥地幹裂成龜背狀,但在最中間,還有幾米寬的一條水道,緊靠水道的地方都是淤泥。
話說那位遠房舅媽看見河底有塊木板,覺得可以撿回來派個用場,便叫女兒去撿,因為她也知道河裏會有淤泥,但她以為女兒身輕,踩在龜背狀的幹河底不會陷下去。
哪知那河底隻是表麵一層幹裂了,下麵卻是粘稠的淤泥,小姑娘還沒撿到木板,就陷進了淤泥裏,越掙紮陷得越深。遠房舅媽已經嚇得哭起來了,叫艾米快跑村裏去叫人。但小姑娘一直在掙紮,已經陷得很深了,而村子還隔得比較遠,不知道跑回去叫人來不來得及。
艾米對舅媽說:“把你的棉衣脫下來,鋪在地上,讓妹妹趴上麵,我們可以把她拖出來。”
舅媽猶豫了一下,脫下棉衣,鋪在泥地上,跟艾米兩人一起,把陷在淤泥裏的小姑娘拖了出來。
不知道是嚇壞了還是玩忘記了,艾米沒把這事告訴父母。後來是遠房舅媽把這事講了出來,而遠房舅媽也沒覺得是艾米救了她女兒,遠房舅媽是來向素芳奶奶“投訴”艾米的,說:“你們家艾米可真精啊,她自己舍不得脫棉衣,叫我脫棉衣放在泥地上,搞得我幾天沒棉衣穿,本來我用不著脫棉衣,自己走過去就可以把我女兒拖出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