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段(1 / 3)

R BULB 按次數太多了?剛才寶寶按了好幾下,你後來又按了好幾下 —- ”

艾米思忖道:“應該不會呀,我按之前不也發動不起來嗎?”

太奶奶說:“你們打個電話問問那個憨包子不就行了?”

奶奶說:“現在中國正是清早吧?這麼早把他吵醒了幹什麼?”

艾米說:“把他吵醒了也沒用,他不會告訴我們怎麼發動割草機的,他走前專門囑咐我們不要自己割草,等他回來割,或者請人割。我看還是算了吧,等我打電話請人來割。不過我還真有點不信邪,難道我們連個割草機都發動不了?我今天非得把它發動起來不可,發動了不割都可以 —- 。小憨包子,到這裏來,告訴媽媽,爸爸是怎麼把這玩意搞響的 —- ”

黃米應聲而來,指點媽媽 TURN 左手邊那個 KEY 。媽媽說:“我知道是 TURN 這個 KEY ,我剛才 TURN 了呀,但是發動不起來呀 —- ”

黃米也很茫然,頗為瞧不起媽媽,說:“ BUT ,爸爸 CAN DO—- ”

艾米樂了:“你還連 BUT 都用上了?分明是瞧不起媽媽嘛。我知道你爸爸能幹,但他現在不在這裏呀,我們總不能說爸爸不在家,就連個割草機都整不響了吧 —- 。來,寶寶,媽媽抱著你,你來 TURN THE KEY ,說不定你手上有仙氣,你 TURN 就可以搞響 — ”

黃米不幹,他怕響,但媽媽安慰他:“不怕啦,我們搞不響這個東東的,你看媽媽和奶奶 TURN 了那麼多次 KEY ,都沒搞響,你哪裏能搞響?我們隻是試試好玩 — ,你不是最喜歡攪和這些事的嗎?來來來,試試,肯定搞不響的,要不我們請奶奶幫你捂耳朵 —- ”

媽媽抱起黃米,奶奶幫黃米捂耳朵,黃米戰戰兢兢用左手抓那個鑰匙,右手去抓扶手上方跟扶手平行的一個小拉杆 (BLADE CONTROL BAR) 。媽媽以為他是想穩住割草機,便說:“你不用抓上麵那個杆杆,媽媽給你扶著下麵這個杆杆就行了 —- ”

但黃米一定要去抓上麵那個杆杆,艾米以為他是因為耳朵捂著聽不見,特地叫奶奶放開一下,但黃米怎麼勸都不聽,艾米恍然大悟:“是不是要抓著這個杆杆才能發動起來?好,媽媽知道了,兒子,你到旁邊去捂耳朵,讓媽媽來搞響這玩意 —- ”

那天艾米給老黃打電話的時候,得意地向老黃描述了兒子的豐功偉績,誇耀說:“哈哈,我兒子厲害吧?這麼小的年紀,就有這麼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又有這麼好的記憶力,天生是個做 HANDYMAN 的料。等我兒長大了,就憑這一點,就可以哄個媳婦回來 — ”

黃顏:小張巴

“張巴”是 K 市土話,“張”在這裏應該是“張揚”和“張惶失措”的意思,“巴”大概隻是個助詞,幫忙湊成雙音節的。

據說漢語的發展趨勢是從單音節詞向雙音節詞發展,雙音節詞向四音節詞發展。有人說這反映出中國文化崇尚“四平八穩”的特征,也有人說這反映出書寫技術的進步帶來的弊端:行文羅嗦。

以前書寫不易,在龜背上雕,在竹板上刻,容不得你羅嗦。即便有了紙,也得用毛筆寫,懸著個手腕在那裏寫字,還要磨墨,你哪裏能下筆千言?哪怕是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也要一個字模一個模地排好才能付印,如果動輒寫個洋洋數萬言,那排版得排到何年何月去?所以從前的漢語,說話是一個版本 ( 白話 ) ,寫作又是一個版本 ( 文言 ) ,說話你盡可以羅嗦,寫文你就得簡潔,不然累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