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段(2 / 2)

黃顏:小夫子

據說小孩子學語言與成年人學語言是非常不同的,小孩子主要靠模仿,而成年人則主要靠對比 — 對比語法規則,對比自己的母語等。成年人學一種外語,常常是花了很多時間還不能達到 NATIVE SPEAKER 的程度,但小孩子卻可以輕而易舉地同時學會好幾種語言。

我們家老少四代,來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說話方式,在家使用的語言非常混雜,古今中外,亂用一氣。

太奶奶差不多活了一整個世紀,經曆了好幾個朝代,各個朝代的詞彙, 泥沙俱下地跟著太奶奶來到今天,所以太奶奶的詞彙量非常豐富,哪個朝代的都有,冷不丁地冒幾個詞出來,常常都有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太奶奶說一口地道的 K 市話,但為了艾米這個非 K 市人,太奶奶又時常勉為其難地“憋”普通話,而跟黃米說話還得“憋”英語。經常聽到太奶奶剛在跟奶奶用地道的 K 市話討論做飯的問題,一轉身看見艾米,就變成了 K 市普通話:“你今天回來得‘列麼暗’ ( 這麼晚 ) 啊 ! ”。然後看見黃米,太奶奶又在普通話裏夾雜一點英語:“寶寶要不要 PEE 啊?”

奶奶因為到外地讀書,後來又教書,所以能說比較正宗的普通話,但因為 K 市人很討厭 K 市人之間說普通話,所以奶奶隻在上課時對學生說普通話,其它時間都是說 K 市話。

艾米從認識老黃起,就愛學老黃的家鄉口音。以她的聰明伶俐和天生的模仿能力,她的 K 市話說得相當地道,除了真正 K 市人能從一些細微末節處聽出破綻之外,一般人很難相信艾米不是 K 市人。

而黃米從小在這群人中間長大,語言自然也是雜七雜八。他在外麵跟美國小朋友玩的時候,經常是一句漢語都沒有,更沒有 K 市話,隻有在家裏的時候,他的普通話和 K 市話才會冒頭。這一點總是叫人驚奇,不知道他小小年紀,是如何做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 很可能小孩子天生就能區分和適應不同的語言環境。

最有意①

2 、”多多扇”

有次黃米突然提出要跟媽媽玩“多多扇”,艾米以為他想玩那把掛在牆上的韓國紙扇,那是她以前在 C 大教一個韓國人中文的時候,那人送給她的禮物,做得非常精致,艾米搬了幾次家都沒舍得丟掉。但現在兒子要玩,做媽的當然是在所不惜的了。

艾米趕快把扇子取下遞給黃米,但黃米不要,仍然堅持要玩“多多扇”。

艾米又試了好幾個跟“扇”有點關係的東西,但都不是黃米想玩的“多多扇”。最後黃米把媽媽揪到 FAMILY ROOM 裏,把一盒圍棋子塞給媽媽,媽媽才知道他是要玩棋子。

但怎麼把棋子叫“多多扇”呢? 四處一打聽,才知道“多多扇”的來曆。

原來太奶奶跟黃米玩圍棋,一個人用白棋子,另一個人用黑棋子,然後兩人各揀幾顆在手裏捏著,數個“彎吐水”,兩人一起張開拳頭,看誰手裏的棋子多,誰就贏了。太奶奶說這是“韓信帶兵,多多益善”。

太奶奶一般都故意隻拿一顆,好讓黃米贏。可憐黃米一隻小手,抓兩粒圍棋子就會脹得像個裂了口的小包子,為了贏太奶奶,每次都勉為其難“多多益善”。

太奶奶有時逗他,抓一大把棋子在手裏。黃米為了贏太奶奶,就開始耍賴,比賽規則也不遵守了,用兩手捧棋子來比賽,有時還連抓幾把,實在不行,就把整盒棋子都倒出來算上,結果很多棋子都滾到沙發下麵去了。

太奶奶笑黃米:“你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是你的兵呢?怎麼隻剩下半盒了?”

說的次數多了,黃米也學會了,幹脆把這個遊戲叫做“多多善”。

3 、”臭聞焉”

奶奶每次給黃米擦完屁屁,總要拍拍他的小屁屁,叫作“完稅”,有時還會加一句:“嗯 —- 好臭,臭而不可聞焉 ! ”

這個也被黃米學去了,總要跟著嚷嚷:“聞焉 ! ”

奶奶就拿這句話逗他,說完“臭而不可聞”就停下,黃米總會積極地跟一個“焉”。如果奶奶隻說“臭而不可”,他就接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