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米在語言天賦方麵可能更像媽媽,模仿能力很強,學什麼像什麼。他每次模仿太奶奶說話,都能引起家人開懷大笑。他小小年紀,就能從家人的表情和聲音裏聽出是讚許還是反對,而且像他媽媽小時候一樣,急於討家人歡心,所以你笑得越開心,他就模仿得越起勁。
現在家裏就黃米和太奶奶的 K 市土話最多最地道,一老一小,你唱我和,煞是熱鬧。
K 市土話說“算了”,一般都是說成“算噠”。這個“噠”跟“了”一樣,沒什麼詞義,隻是個助詞。 K 市人很會借助同音詞來搞笑一把,所以如果 K 市人聽見別人說“算噠”,而他不想算噠,他可能會開玩笑說:“蒜大?蒜大沒得蘿卜大”。
當然這是指太奶奶這個級別的 K 市人,連奶奶都好像不怎麼用這個表達法,老黃就更是不用了,但黃米卻一五一十地從太奶奶那裏把這句話學來了。
剛開始由於句子太長了點,他隻會說後半句“蘿卜大”,現在他已經能把整句都說下來了。不管是他自己說了“算噠”,還是太奶奶說了“算噠”,他都會搶著說個“蒜大沒得蘿卜大”,然後等著大家讚許地大笑,他自己也很得意,頭向後仰,張大嘴巴做笑狀。如果他說了這句,而聽眾沒笑,他就不甘心,一定要大聲說了又說,一直到大家笑了為止。
K 市土話有個後綴,讀作“ SHEN ” ( 沒相應的漢字,暫寫作“神”吧 ) ,一般加在雙音重疊詞後,大概相當於現在很流行的“。。。的說”。
比如“她穿了件新衣服,很漂亮的說”,這個“很漂亮”,並不是用來修飾“說”的,跟“激動地說”不一樣,這裏的“。。。的說”,更像“要我說的話”“依我看”的意思,所以“很漂亮的說”意思是“要我說的話 ( 依我看 ) ,很漂亮”。
太奶奶很愛用這個“。。。神”的句式,黃米自然也學了過來。
太奶奶年紀大了,喉部肌肉退化了,吃東西老愛嗆著哽著,稍微粗一點長一點的東西,即便是想吞整的,都沒法吞下去。太奶奶遇到這種情況,就愛評論一句:“唉,太長了,吞得哽哽神 — ”
有時還自嘲一句:“你不相信神?你相信吞得哽哽神 — ”
能用上這個“神”的,還有“冷得抖抖神”,“心裏慌慌神”等。
黃米老早就學到了太奶奶這個“神”,每次說,都會逗得家裏人大笑,因為這麼一個小不點,卻能說這麼土得掉渣的 K 市話,實在滑稽搞笑。
前幾天家裏來了個客人,是個 K 市老鄉,但因為多年在外,早已不講 K 市話了,連上我們家都是跟我們“普來普去”。
有天吃飯,桌上擺了盤蠔油拌油菜,是老黃從打工的餐館學來的做法,整根油菜,不切短,隻用滾水過一下 ( 餐館是用滾油過的 ) ,撈起放入盤中,拌上蠔油,就是一盤菜,青翠碧綠,好看又好吃。
我們家吃這種菜一般都有三個花式,太奶奶吃不動油菜,要打碎了吃;黃米嚼不動整根的油菜,要為他切短了,放在他自己的碗裏;其它人就吃整根的。
但黃米吃飯特愛“從眾”,總想跟大人一樣吃喝,你為他準備什麼,他就不愛吃什麼;他不能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