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段(2 / 3)

老黃連忙去向奶奶打聽。奶奶跑過來觀察了一陣,猜測說:“是不是跟太奶奶學的?我好像從來沒說過這麼文乎文乎的話 —- ”

老黃又去向太奶奶調查,太奶奶說:“是不是你們的什麼英語啊?我沒說過‘撕爛也’。”

艾黃兩個又朝英語上想,但怎麼也想不出“ SI–LAN–YE ”應該是個什麼英語單詞。難道是 SLANG ?但誰也沒在家裏說過 SLANG 這個詞,而且 SLANG 與把紙撕爛沒有一丁點關係,再說 SLANG 後麵也沒這個“也”。

各位猜猜,黃米這個“撕爛也”到底是個什麼來曆?

(艾米:新年快到了,我來公布答案:

太奶奶看了有關吳京華的報道,很震動,對家裏每個人都講了幾遍,而且每次都要用”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也“來強調她對此案的看法,黃米同學以為是”撕爛也”,一下就學了過來,並且濫用上了:) )

黃顏:小老鄉

這篇是太奶奶建議寫的,太奶奶說:“列摸 ( 這麼 ) 好玩的事你哪摸 ( 怎麼 ) 不寫呢?”

老黃解釋說:“是蠻好玩的,但是因為都是關於 K 市的,怕寫多了 — 人家認出來了 — ”

“‘人嘎’ ( 人家 ) 認出來怕好得啦?我們又不聾不瞎,還怕‘人嘎’認出來?我是不會打字,我要是會打字,就用不著求你們寫了 —- ”

太奶奶一說“求”,艾黃都慌了。

艾米嘴巴甜,趕快討好太奶奶:“太奶奶,如果‘臉兒’ ( ‘您’,這兩個字要幾乎同時讀出來才有 K 市味道 ) 親自動手,肯定比我們寫得好。打字簡單得很,‘臉兒’一學就會。等‘臉兒’學會打字了, 不光可以在網上寫文章,還可以幫我回國應酬,反正網上已經登了我的像,是個老太太,正好跟‘臉兒’的年紀差不多 —- ”

太奶奶有點神往,但謙虛說:“光會打字沒得用的,還要懂英語才行撒 ( 語氣助詞,相當於“啊”之類 ) 。我是不懂英語,不然的話,我真的能回國幫你給‘人嘎’簽字。我的英國字寫得像捉蟲,但我的中國字還是寫得蠻好的撒 — ”

老黃生怕太奶奶迷上這主意了,趕快潑冷水:“你冒名頂替,要是人家問你是如何創作某某小說的,你答得上來?”

“我又不是個‘暴暴’ ( 傻瓜 ) ,我不曉得說‘無可奉告’?你說的‘列些’ ( 這些 ) 我都不怕,我就怕‘人嘎’用英語跟我說話,我聽不懂,那就掉底子噠 ( 丟人了 ) 。算噠 ( 算了 ) ,我不過是建個議,你們想寫就寫,不寫就算噠 — ”

說到這份上,老黃還敢說不寫?這就遵命寫下。

這篇是關於 K 市土話的。 K 市人自然都會說 K 市話,但使用的詞彙卻並不完全一樣,似乎年紀越大的, K 市的土產詞彙越多;在家鄉呆的時間越久的,使用 K 市土產詞的機率越大。那些年輕的,似乎都受了學校普通話教學的影響,還有電影電視廣播視頻等大眾媒體的影響,很多 K 市詞彙都被通行的普通話詞彙代替了。那些在外工作的,似乎也逐漸拋棄了家鄉的土產詞彙,轉而使用更通行的普通話或久居的城市的方言。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奶奶在外讀書工作過一段時間,哪怕後來又回到 K 市,她的詞彙中 K 市土產詞彙就明顯比太奶奶少得多。老黃也是很早就到外地求學,後來又輾轉到海外,平日裏使用的 K 市土產詞彙就更少,如果不是艾米經常鑽天覓縫地向老黃挖掘 K 市土話,老黃很可能都會忘掉那些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