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嘎嘎 ( 肥肉 )! ”
“瘦嘎嘎 ( 瘦肉 )! ”
“末末嘎嘎 ( 肉末 )! ”
“雞嘎嘎 ( 雞肉 )! ”
“客馬嘎嘎 ( 田雞肉 )! ”
一桌人笑翻。
老鄉伯伯笑了一大陣,讚歎說:“你好‘光絳’ ( 厲害 ) 噢,還曉得‘嘎嘎’啊?我那兒子都不曉得 K 市這個說法了。小老鄉,那你曉得不曉得什麼是‘暴暴’?”
黃米不吭聲,老鄉伯伯說:“不曉得了吧?你奶奶太奶奶都沒告訴你什麼是‘暴暴’吧?”
黃米好勝地說:“我曉得 ! ”
“那你指給我看,哪個是暴暴?”
這下可難倒了黃米,不指吧,又怕老鄉伯伯以為他不曉得“暴暴”的意思;指吧,又怕得罪了被指的人。他挨個望著家裏每個人,大概在尋找最傻的傻瓜,或者在衡量誰是最軟的柿子,最後他把眼光停留在老爸臉上,膽怯地指了指爸爸。
一桌人笑昏。老鄉伯伯說:“原來你爸爸是個‘暴暴’?我還不曉得呢 —- ”
爸爸裝做生氣的樣子:“怎麼我是‘暴暴’呢?我不聰明嗎?我 STUPID 嗎?”
黃米睜大眼睛觀察爸爸,看爸爸是不是生氣了,媽媽趕快替兒子打圓場:“他肯定是聽我叫你憨包子才指你的,憨包子不就是‘暴暴’嗎?”
老鄉伯伯問:“你說爸爸是‘暴暴’,那你是‘暴暴’的兒子,你‘暴’不‘暴’?”
這個問題太難了,中間這麼多推理,還涉及到遺傳學,又問到自家頭上來了,不好回答。黃米悶著不吭聲,太奶奶出來解圍:“算噠,都不‘暴’,爸爸也不‘暴’,兒子也不‘暴’ — ”
黃米瞅準機會,大喊一聲:“蒜大沒得蘿卜大 ! ”
黃顏:小財主
經曆過土改、四清、反右、文革等運動的太奶奶,自然也熟悉劃分成分那一套,她老人家根據我家各階層的經濟狀況,給每人都劃了個“成分”:
爸爸媽媽: 貧農-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爺爺奶奶: 中農
太奶奶: 富農
黃米: 小財主
太奶奶劃成分的依據,不是擁有土地多少,而是擁有現金多少,所以把黃米劃成“小財主”,而不是“小地主”。劃成分的時候,“蝦頭妹妹”還沒出生,所以沒把“蝦頭妹妹”劃進去。現在“蝦頭妹妹”出生了,是艾黃兩邊同代人裏唯一的一個小公主,自然風光得很,吸金能力超強,財富指數直逼哥哥,等下一次重新劃分成分的時候,一定能弄個“小財主”的帽子戴戴。
爸爸媽媽被劃成貧農,主要是因為爸爸媽媽口袋裏經常是“像大水衝了一樣”,一分錢現金都沒有,隻有信用卡。
爺爺奶奶的口袋裏除了信用卡,一般還有點現金,因為他們的信用卡是加拿大那邊的,是加幣的卡,不是美元的卡,雖然也能在美國劃,但要按當時的兌換比率換算,所以如果不是大數目,爺爺奶奶一般不劃卡,就用現金。
太奶奶對信用卡極不信任,就那麼一張卡,看不見錢從那裏進來的,也看不見錢從那裏出去的,叫人怎麼信得過?太奶奶看我們用卡付賬的時候,總覺得不踏實,好像沒付一樣,總擔心出門的時候會鈴聲大作,或者會有人追出來喊:“喂,回來回來,你們沒付錢 — ”,那就“掉底子噠”。
所以太奶奶是堅決不用卡的,隻用現金,付款的時候,一張張數出去;找錢的時候,一張張找回來,看在眼裏,摸在手裏,裝在兜裏,多麼踏實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