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搖馬要兩個“偷啃”才能坐一次,每次隻能坐兩三分鍾,一下就完了,完了就得重新往裏麵塞“偷啃”。小財主坐完一趟,就再到太奶奶手裏去拿“偷啃”,然後再坐,經常是還沒坐過癮,換來的“偷啃”就用光了。
小財主每次都不相信“偷啃”這麼快就用光了,總去掰太奶奶的手,發現太奶奶的確是兩手空空,便很失望地“ WO ”一聲,悵然若失地站在那裏,望馬興歎。
太奶奶量國庫之實力,定治國之大計。如果小財主的國庫裏還有盈餘,太奶奶就建議說:“你還有錢啊,再去換 — ”
有時剩下的錢不多了,太奶奶就告訴他:“你隻剩兩塊錢了,你不是還要買糖糖,抓狗狗的嗎?再坐搖搖馬你的錢就不夠了 — ”
小財主這才認識到經濟危機已然來臨,再不能大手大腳了,必須勒緊褲帶,度過難關。他在那裏權衡一陣,有時決定不買糖糖了,錢全部拿來坐搖搖馬,有時決定不坐搖搖馬了,把錢用來買糖糖。總而言之,就是得在魚與熊掌之間做個選擇。
有時小財主帶的錢全用光了,但還意猶未盡,太奶奶看他可憐巴巴的樣子,很心疼,就主動說:“寶寶,太奶奶可以借給你兩塊錢,但是你回去之後可得還給太奶奶喲 —- ”
於是小財主知道了“借錢”一說,於是開始拉“外債”。有時爸爸媽媽下班回到家,正趕上小財主從“不拉閘”回來,太奶奶笑著告訴爹媽:“你兒子今天又欠債了。”爸爸媽媽問:“憨包包,今天欠了多少債啊?”
小財主很大方地回答:“一屁股 ! ”
幾個家長少不得要啃啃小財主的小屁股,然後太奶奶會一本正經地對小財主說:“財主佬,你剛才在‘不拉閘’裏借了我的錢的喲,快去你保險箱拿錢來還我,我這是高利貸,驢打滾的利,今天不還,明天就要還好多好多錢給我。”
小財主很懂規矩,知道欠債要還,不還的話,就壞了信用,太奶奶以後就不會借錢給他了。於是他跑到他的藏寶處,拿出他的小“保險箱”,抱到太奶奶麵前,讓太奶奶自己從裏麵拿錢。
太奶奶很清廉地拿出幾張票子,用指頭彈得啪啪響:“看啊,兩個一塊的,就是兩塊,我沒多拿你的錢啊 ! ”
美元的票子,紙張大小一樣,顏色也沒什麼區別,都是綠色的,太奶奶稱之為“青蛙皮”。太奶奶不認識英文,是根據“青蛙皮”上的阿拉伯數字來認識美元的,所以也這樣教黃米,現在小財主已經認識一美元,五美元,十美元,二十美元的票子了,他知道誰比誰大,但不知道幾張小的才可以換一張大的。
做小財主可以,但如果變成小財迷就不大好了,這個可得防著點,因為小孩子年紀小,很容易走極端,知道了錢的用處,就有可能變得財迷心竅,隻能進不能出,認錢不認人。
艾米把奶奶有關愛情的格言篡改了一下,變成:“得錢是一種幸福,給錢也是一種幸福,或許是更大的幸福。”
咱們就朝這個方向培養小財主,如果小財主能把給錢別人也當成一種幸福,那麼他這輩子就注定會幸福了。
家裏有人過生日,其它家長就約著小財主一起為壽星老準備禮物,讓他也出點份子錢。去年聖誕節,奶奶還跟小財主秘密合作,為家裏每個人都買了份小禮物,用花紙包好,放在聖誕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