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段(2 / 2)

書中唯一的反例,寫到小艾米的鄰居大哥哥,被望子成龍的父母體罰,引發了小艾米的同體之悲。“ 夫妻兩個經常打那孩子,有時用皮帶抽,那孩子就發出淒厲的哭叫聲。”這幅景象多麼熟悉, 不啻為中國式家教的典型版本,更是 “窩裏鬥”的原始模型。“三個中國人一條蟲”的成因,大約是許多人從幼兒年代開始,便已被植入內鬥的“ 濾過性病毒 ”(柏楊先生語),在家中內外的打鬥、鬥爭模式中長大,缺乏信任能力,既不自信、也不相信他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艾米一家老少過去勸打時,鄰居大人卻訓他們:“ 早就看不來你們教育小孩的方式了,把個孩子象供祖宗一樣地供著,告訴你們,棍棒底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才,嬌兒不孝,嬌狗爬上灶。我跟你量死了,你們那孩子長大了肯定不孝順你們。”

■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這對夫妻所說的,雖然不是原聲、也不是原創,但它至今仍在中國城鄉各個角落,被廣泛複製。領略了艾米如今的幸福生活、再想到鄰居早年對艾米的“斷言”,我直抒胸臆般地感到,柏楊先生真是位先知!他為這類中國病的診斷是: “ 沒有包容性的性格,如此這般狹窄的心胸,造成中國人兩個極端,不夠平衡。一方麵是絕對的自卑,一方麵是絕對的自傲。 ” (《醜陋的中國人》)

處處以孩子的感受為中心,不為“君、臣、父、子”的中國傳統文化所容,無論在曆史上還是當今的家庭,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不是異類也是少數派。現實中,許多家庭的親子關係不同程度地扭曲,甚至乖張,常見老少三代充斥各色暴力,概因“窩裏鬥”成為了家庭——社會最小細胞的基因。放膽想象一下,那位鄰居哥哥如果“成才”了,他會不會把他的成才,歸因為父母的棍棒教育?那麼,他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將何以為繼?對此,尼采有一句常常得到實例印證的名言:“雙親在性格和觀點方麵的未消解的不和諧音,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繼續奏鳴,並造成他的內心痛苦史。”(《父母的愚蠢和童年的悲劇》)

對於下一代,到底,什麼才是恰當的愛?什麼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憨包子與小丫頭》也把牌底亮給了大家,再借用柏楊先生的話表達,那就是:“ 想辦法把自己培養成(藝術)鑒賞家。 ”

艾黃大家庭個個書香門第,人人具有很高的審美品位,天天詩書琴藝大串聯,連太奶奶都能抱著重孫子黃米米,用電子琴彈奏合唱幾曲——多麼感人的綺麗畫麵!有著名教育家曾給彷徨的父母們植以信心:假如你的孩子從小接受藝術熏陶,這位孩子將來壞不了。通過網絡,我們一百個放心地,將愛的目光投射到黃米米和蝦頭妹妹上,同時,讓這雙天使寶貝的童言稚語,帶給我們開心和快樂,在頭頂的星空上增輝。

我覺得,教育,是一個人或群體的世界觀,對包括下一代在內的人們所產生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在以自己或群體為主的輻射範圍內,時時刻刻以滲透的方式,發生著作用,並不隻存在於大人和自己所生的孩童之間。 順此祝願每位天使,都能獲得一座最大號的圓規,倚靠親子的力量,在精神上畫出屬於自己的廣褒世界。

知傻 Tandy 在序言中展望未來,她說道:“希望 艾米黃顏的兒女、兒女的兒女在源源不斷的愛意中長大,知傻們也和艾米黃顏一起慢慢變老,到那時,我們都白發蒼蒼,艾園裏的一切也將成為了不起的財富,代代相傳。”

愛和自由的真諦,通過艾園星火燎原,知傻將會越來越多,遍布華語各地。對我來說,這樣的展望,不僅僅是希望,還是我的信念。我們共同的信念。

紅西子 2009-2-24 於香港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ruanyingfeng32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